分明就是集中營!
當然大學生們笑得鬼頭鬼腦的,感覺老白又在捉弄人了。
他的心性大學生們還不清楚?
當初刷掉那些大學生隊友,不但解釋清楚不是他們不夠好,而是隊伍裡面的結構需求,更讓馬兒私下安排給每個離隊的大學生辦理了一級運動員證書!
這個小細節都是相互認識的大學生們分開後打電話交流才知道的。
這個證書也許對考大學加分非常重要,大學生們以後進入社會未來的生涯有沒有幫助還不可知,但起碼這是白浩南自己能做到的範圍給每個離開的球員都撫慰補償了。
對於未來多半沒有交集的人,都能照顧情緒,並儘量這麼做,他們相信白浩南的為人。
所以看白浩南揮揮手,全都重新投入到外籍教練帶領的訓練課中去。
白浩南坐在場邊階梯看臺架上,有點出神的看著這剩下來的不到四十人。
居然一下就把臃腫的在編人數解決了?
剩下這就是標準的正式大名單加預備隊人數了,可看看這些剩下的老職業球員,基本上都是超過三十歲不敢去折騰的,換句話說來說對自己能力不夠自信,知道掛牌也不會有人摘的,那時候就等於自己把自己這份可以得過且過的基本生活保障廢掉了,拿著一個月一兩萬的底薪,起碼還能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啊。
所以走掉的幾乎囊括了最有能力的主力核心,但凡還有一點點希望的,都不會留下來瞎折騰,從球員的角度,從這些滾爬好多年的甲級聯賽職業球員的眼裡,他們看到過太多瞎幾把折騰的場面了,他們自己不可能跟著去當炮灰的。
就像周波曾經說過的那樣,每次俱樂部或者足協的調整,實際上都會有些球員成為炮灰,從整體看來不管結局好壞,具體到某個人,那就是職業生涯的毀滅!
所以老油子們不相信任何天花亂墜的瞎扯許諾,他們只看手裡能拿到多少錢,不給就拉倒走人。
那麼剩下來的是什麼水平就可想而知了,去年基本上都上不了場本來就賺得不多,差距不大的邊緣球員而已,本來去年就差點降級,還在這支隊都屬於中下游水準,那麼在整個聯賽的水準不就是降級水準,乙級隊能力?
用眼前這批烏合之眾跟一群菜鳥去征戰甲級職業聯賽?
在任何足球圈的人看來這都是個笑話!
可白浩南看上去完全不為所動,悠然自得的坐在遮陽棚下看球員們訓練,哪怕那些去打電話去討論的球員又回來了十多個,最終還是湊了十五名申請掛牌的球員坐上一輛麵包車回去了,真是沒讓這部車浪費油錢過路費。
不過六七個小時的車程回去以後隔了一天,又有四人反悔了,不在準備好的掛牌申請書上簽字,甚至還自己開了輛車一起返回。
白浩南猜測還是問了一圈沒找到下家。
能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人畢竟不多,只要掛牌沒人要,那就意味著失業下崗,沒了俱樂部專業訓練的規範,一年時間荒廢下來徹底回不到賽場的比比皆是,每年這種職業球員都有數百人!
周波那樣居然兩三年以後,還能重新披掛上陣的,真是屈指可數。
除了這邊科學恢復訓練的支援,低強度的大學生比賽循序漸進,最後還得是他本身踢球風格偏靈巧技術而不是衝撞力量型,沒留下什麼大傷,才能重出江湖,試問有多少球員能得到這種待遇?
別看所謂的轉會市場那麼火熱,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希望之星就能拿到幾百萬簽字費,新晉國腳能賣出幾千萬上億的身價,可這買賣的都是上升期的年輕人,而且是鳳毛麟角的極個別金字塔尖啊,哪怕買的是技術能力和希望,也是帶著未來可以升值的投資意圖購買的。
過了巔峰期走下坡路的老球員根本沒人要!
就像人老珠黃的女人一次次排隊都沒法上鍾一樣,為什麼各大老司機鐘意的風月場所都喜歡標榜學生妹而不是老大姐呢?
這就是最自然不過的生物法則了。
況且在中國,這些事情只要沾上資本的邊,沾上投資的意圖,硬是能把體育事業變了味道。
可以說白浩南他們那一批就是最後的體校系統培訓出來的球員,是國家體系培養的青訓球員,直接轉給各級俱樂部了,等國家紅利吃完,體校系統完全消失,這批人差不多退役之後,中國足球立馬從亞洲一流變三流,希望靠俱樂部青訓的思路已經變成泡影,中國足球實際上就在白浩南他們退役時候開始斷檔了。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