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新的壟斷行業?
雖然羅轢不是一個經濟學家,但他怪物般的記憶力讓他的知識非常駁雜。 他當即想到:壟斷與壟斷有所不同。 當一個企業憑自己的技術與經濟實力壟斷了某個行業,遠比依kao行政手段獲得壟斷地位要先進得多。 這就相當於美國長時間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居於壟斷地位一樣,它為其他經濟體樹立一個標杆。 而kao行政手段獲得的壟斷地位卻有著天然排斥其他經濟體進入的天性,即“准入”的限制。 這種“准入”限制,就是明顯的社會不公。 顯然,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到了需要突破這一“行政”壟斷的關鍵時刻。 如果能讓天眼集團代替前者壟斷某個行業的經濟,羅轢自然會當仁不讓。 與過去相比,這總算是一個進步吧!
當然,天眼集團更不會放棄一個控制世界經濟的機會。 憑天眼的實力,除了世界排名前十的國家外,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總量甚至不及天眼的收入,而且,天眼還擁有了新能源這種不可抗拒的力量。 這些年來,天眼在世界各地的基礎產業方面,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基礎,現在正是水到渠成,該大展拳腳了。!~!
..
136 暗流
此時,天眼集團像一部精密的機器,圍繞企業的目標開始全方位地運作起來了。 集團內部的能源置換,早就在進行之中。 透過對使用新能源企業的核算,平均成本下降百分之十五,員工家庭由於使用新能源,便利家庭的能源開支平均下降了百分之五十,效果十分明顯。
新能源汽車、新動力機器、新能源供應中心、家庭新能源供應系統……特別是喬仲直負責的地產公司,提前使用的白雲邊提供的房屋設計系統,在讓家庭能源成本大大降低的同時,還帶來了更為舒適的居住環境,而價格比同期開發的房產低百分之二十以上,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 新能源、新技術、新觀觀,率先從房地產業xian起了風暴。
新技術雖然不可阻擋,但一股針對天眼集團的暗流也開始洶湧起來。
最先是西部的一家媒體首先發難。 《不可預知的風險——專家眼中的天眼新能源技術》這篇充滿質詢的“訪談”新鮮出爐了。 該文認為:把人類龐大而現實的生產力寄希望於遙遠的星際,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任何新技術、新產品的出現,都應該有一個探索和不斷檢驗的過程。 對新技術不理不問,不是科學的態度;對新技術盲目地崇拜甚至是不加選擇地推廣,,同樣不是科學的態度。
這篇文章在第一時間擺上了羅轢的案頭。 按理說這類文章,下面地人是不會專門給羅轢看的。 但該文隱約談到了天眼集團之所以強勢推行新能源及以之配套的新技術,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這就引起了集團宣傳部的注意。
這算什麼?井底之蛙,吹毛求疵?文章中所列的那些專家犯了非常初級地錯誤:對未知的事物輕易地給出了結論。
資訊時代,傳媒是最犀利地武器。 一篇文章也許算不了什麼,但媒體上接二連三的文章出現,就是問題了。
《個人所得稅:在你的心中價值幾何?》,這是某權威媒體“公民論壇”版面的討論稿。 文章直接列舉了一些企業。 說這些企業的員工大多沒按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在被點名的七八家企業中,天眼集團就佔了三家。
最後一篇文章終於把羅轢惹火了。 《洗錢的嫌疑:天眼集團發家內幕》這篇文章雖然發表在一家名聲向來不好地雜誌上。 但是卻把天眼集團最初從國內股市上的操作提升到道德和法律的層面。 雖然沒有直接說天眼集團起步的資本屬於“黑錢”,但文章顯然是認同這一觀點並在這一觀點之下行文的。 狗屁!投資股市,從來就有“投資”與“投機”兩種手段,而且兩種手段都是正當的。 經濟的問題從來都只有用經濟手段來解決,否則,國際刑警組織難道還可以去通緝量子基金的董事長?何況,天眼集團最初地資金基本上都來源於國外的股票、期貨市場。 賺的是外國人的錢。 而且羅轢有意識地控制投資公司,儘量不在國內金融市場投資,其目的就是中國的金融市場容不下天眼集團這輛資本戰車。
國與國之間,只有永遠地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這是幾乎所有政治家都認同的定律,難道賺外國人的錢還有罪?即使有問題也應該由相關的證券機構來追查,而輪不到某家末流媒體來指手劃腳。
“狗屁!”這是羅轢對某些人只吃乾飯不幹正事的評價。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