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將人物關係的化學反應和思想隱喻推向了極致,這是自1967年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godard)那部‘週末’以來,最為荒誕瘋狂甚至是血腥殘忍的長鏡頭,震撼著每一位觀眾的想象力!”九十五分。
“又是蘭斯洛特…施特雷洛,他總是試圖為電影注入更多悲天憫人的悲劇氣息,但這種特性卻顯得矯情而瑣碎,更不要說那冰冷至極的鏡頭將所有情感抽離,不具備任何喚起人們共鳴的能力。電影的角色無疑是荒謬的,但如果你熱衷於這樣的作品,也許你可以接受他們的愚蠢。但就我個人而言,我寧願立刻把這部電影從記憶裡刪除。”十分。
“這是一個艱難的觀影過程,但電影的強大吸引力卻能夠超過所有生理不適,彙集所有注意力。一旦它捕捉到了你的好奇,那麼就不會輕易放手了。”九十分。
“顯然,‘水果硬糖’堅信著,戀/童/癖都應該被切成無數個小塊,埋葬在一個沒有標記的墳墓裡,其唯一的目的就是讓人感到恐懼。當然,這對於那些變/態有著警示作用,慘除此之外,這就是浪費時間的一部作品。”二十分。
“電影充滿了睿智和狡黠,讓一個獵人偽裝成為獵物,並且完成了捕獵,真正地挑戰了每一個人的道德底線,這是過去十年裡都無法看到的角色。拍攝這部作品時,艾倫…佩姬僅僅只是十六歲,毋庸置疑,一個小孩可以在大人那煩人而無聊的遊戲中扮演重要角色,並且贏得這場遊戲。另,難道蘭斯洛特…施特雷洛不是歷史上最性/感的壞人了嗎?”八十八分。
“整部電影充斥著不愉快的負面情緒和殘忍的視覺衝擊力(毫無意義的特寫和炫技賣弄的長鏡頭),海莉對傑夫那一系列可怕的折磨,到底意味著……什麼?儘管兩位演員奉獻了頒獎季目前為止最精彩的表演,但除此之外,很難說。”三十分。
從“紐約時報”的一百分,到“舊金山紀事報”的零分;從“華爾街日報”的九十五分,到“洛杉磯時報”的十分;從“華盛頓郵報”的八十八分,到“西雅圖郵報”的二十分……可以清晰地看得出來,媒體對於這部電影的情緒著實錯雜,甚至是難以用一個準確的詞彙進行描述。
人們至今難以忘記,“罪惡之城”上映時,一百分和零分齊飛的壯觀場面,爭議混亂的格局之下,這部電影也成就了邪典作品的票房神話,那令人熱血沸騰的場景依舊曆歷在目,現在“水果硬糖”又一次橫空出世,再一次陷入了愛恨交織的議論之中。但“罪惡之城”是特別的,喜歡的人為之瘋狂,憎恨的人深惡痛絕,而“水果硬糖”的情況又截然不同。
即使是讚譽這部電影的人都不會否認,觀影過程是一種折磨,尤其是那十分鐘的長鏡頭,真實而血腥地記錄下了“閹割”過程,雖然後面證實了所有一切都只是假象而已,但在當下,觀眾卻不知道,那種深入骨髓的真實感幾乎讓每一個人感到顫慄,男人尤甚。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男人會希望看到這樣一部電影以這樣的方式來記錄那令人不愉快的過程,那種胯/下受到威脅的劇透足以讓每一個男人都毛骨悚然。
就算把這一部分撇開不說,電影裡海莉的冷血和漠然,幾乎是一步一步地將傑夫逼向崩潰邊緣,這對於觀眾的道德底線來說也是嚴峻考驗。和“電鋸驚魂”類似的是,電影對於那些衛道士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
電影點映才不過僅僅五天時間,洛杉磯和紐約兩地就至少有十三個人因為身體不適而中途離場,而導致嘔吐的觀眾數量已經超過了三十名——其中大部分都是男人。另外,在週三的放映之中,兩名牧師在紐約的地標影院擾亂了電影的正常放映,他們直接站起來對著螢幕破口大罵,導致全場觀眾都無法繼續觀影,最後還是影院的保安人員出馬,將兩名牧師強制帶走,這才平息了騷亂。
這些訊息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水果硬糖”不是一部“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作品。
可是,換一個角度來說,電影能夠把這種驚悚和恐懼表述得如此到位,甚至讓人情緒失控,就好像恐怖電影的終極任務就是把觀眾嚇死一般,這無疑是一種成功,電影裡的氛圍營造、節奏把控、心理暗示等環節都堪稱頂尖。最重要的是,包裹在這個驚悚故事底下的,卻是蘭斯對犯罪、對正義、對道德的拷問和思考,讓那些衛道士們胃部灼熱,這本來就是目標之一,真正地引發每個人的深刻反思。
小格局之中透露出來的深刻考量,這也是電影最出色的部分。更何況,沒有人能夠否認這部電影的巧具匠心和精心構思,在兩位演員的精彩演繹之下,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