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3 / 4)

小說:國殤 作者:匆匆

動地淌下了熱淚。他原以為雨過天晴,一切都將過去,但踏上京城的地界,他才發現一切都錯了。

南京街頭,攻擊張自忠的標語隨處可見,不時仍有報紙在攻擊他滯留北平、與日本人勾勾搭搭,不明不白。聽前來接的人說,軍委會里不少軍官主張對他實行軍法會審,宋哲元雖百般努力,四方遊說,但仍是群情洶洶,百啄難辯。聯想到1936年他出訪日本歸來後國人痛罵他的情景,再想到29軍雜牌軍處處遭冷眼的境況,他的心情不禁有些灰暗,也許他此番歸來再難返回原38師老部隊了。

果然,他在北平、天津這一個多月的遊離,使太多的人產生了懷疑。宋哲元四處奔走,幾乎動用了一切關係,由馮玉祥、鹿鍾麟、李宗仁等多人出面說情,蔣介石才同意對其免於軍法審判,只給他撤職查辦處分,以觀日後表現。

張自忠替人受過,遭罵又丟官職。但他這時不想抱怨,也不想解釋,他深信時間能蕩去一切疑霧,真相總有一天會大白於天下。在這一點上,他較一般的軍閥有更大的氣度和更深的涵養。他的內心裡只憋著一股勁,要用戰場上的表現來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

不久,不知是蔣介石認識了張自忠的清白,或是用人之急,老蔣捨不得讓這位1933年長城抗戰中的虎將閒著,便任命他為國民黨軍政部中將部副。11月,在李宗仁、宋哲元的保舉和原部隊官兵的要求之下,張自忠終於又返回了自己的老部隊59軍(前38師擴編而成)任軍長。

仍沒有見諒於國人和輿論界的張自忠終於有了重返前線的機會。在59軍駐地,他熱淚盈眶地對手下眾將說:“蒙各位成全,恩同再造,我張某有生之年,當以熱血生命報國家、報知遇。”

張自忠說到做到。淮北克敵,張自忠首戰立功;臨沂苦戰,張自忠不計前嫌,毅然解圍龐炳勳部,重創板垣師團,不但令板垣震驚、令仇人龐炳勳嘆眼,更為臺兒莊大捷奠定了勝局,臨沂一戰,張自忠名楊天下,昔日的“漢奸”成了今日的英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特釋出命令,撤銷對他“撒職查辦”的處分,並將其升為第27軍團司令。

但張自忠並未止步,而是不斷身臨前線,在戰場上頻繁建功。

徐州、武漢、襄東、棗宜,凡是戰火最熾烈的地方,都留下了張自忠精幹健碩的身影。凡是他參加的戰鬥,幾乎都奏響了勝利的鼓樂聲。兩年中,他轉戰南北,屢勝勁敵,已在國人心目中奠定了民族英雄、抗日名將的地位,鄂北前線,張自忠更是威名遠震,婦孺皆知。

寬宏大量的中國人,只要發現了他們心目中的英雄,是絕不吝惜感激和熱情的,就像他們當初痛罵他為“漢奸”一樣慷慨大方。全國各界為感激張自忠戍邊之功,竟發起了一場獻旗運動,數百面錦旗表達了他們對自己心目中英雄的無尚崇敬和殷殷重託。

黃埔軍校第14、15期60多名畢業生為能投奔到張自忠的麾下,放棄了任其他部隊連長的職位,而甘願到他手下任排長,一時曾轟動全國,傳為美談。

張自忠就這樣不顧一切地拼殺在前,勝利在前,以自己的行動遠遠走在全國各路抗日大軍的前列,直到1940年5月倒在兩名日軍士兵的刺刀下,完成了自己以身報國的宏願。他是抗戰中倒在前線戰場上的第一位集團軍司令。

張自忠的死曾轟動全國。靈柩從宜昌運往重慶,沿途成千上萬的各界民眾自動迎候奠祭,表示哀悼。蔣介石、馮玉祥等國民黨軍政要員數百人曾親往江岸迎候。重慶和延安,都為張自忠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全國各地也都先後舉行了追悼公祭儀式。成千上萬的輓聯、悼文、詩詞中,周思來的悼文可算精彩而全面。文中說:“張上將是一方面的統帥,他的殉國,影響之大,決非他人可比。……其忠勇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我國抗戰軍人之魂!”

張自忠是中國抗戰史上一位極特殊的人物。生前代人受過,遭受國人唾罵,就是今天也有不少史學家對這段歷史抱有疑問,他的所做所為有時像謎一般困擾著歷史學家。但不管怎樣,他在日石戰場上的輝煌表現以及殉國後那極盡哀榮的動人情景,足以使其在中國抗戰史上為自己樹起一座豐碑,從這點上說,張自忠是個愛國軍人,血性漢子。

沸騰的中國,迴盪起直衝雲天的吼聲:抗戰!全面抗戰!

7月29日,平津失守的噩耗傳到南京,也傳遍了全國。

當日,蔣介石雖然心情沉重,但在向英、美、法等外國記者發表談話,解答有關平津失守等問題時,仍顯示出一個大國元首的鎮定和信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