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山的這一場嚴重鬥爭中,毛澤東十分注意掌握鬥爭的策略和分寸,使彭德懷由衷敬佩。1939年12月30日,在事變高潮之際,彭德懷在給毛澤東的一封長電中,估計時局將有大逆轉,提出一切工作必要放在蔣、閻“投降妥協成為事實上”毛澤東則不然,他答覆彭德懷說,“德懷同志:……目前還不是全國下雨之時”。“日本在華軍人的政策還是硬的,此事不能不影響國民黨的態度,故好轉的可能還未斷絕”。於是,在對閻錫山的反共氣焰給予有力打擊之後,新軍繼續擁閻抗日,山西方面和閻錫山的磨擦趨於緩和。
1940年2月7日,彭德懷在晉東南紀念京漢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17週年集會上發表演說,談到經過17年革命鬥爭的中國共產黨“有了富於政治遠見,預見事變,並且善於處理事變的中央,有了英明的領袖”,領袖,就是指的毛澤東。這個由衷之言,包括著抗戰以來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交織中他的切身體會。他自己也在這場尖銳、複雜又時而微妙的鬥爭中,在政治上日臻成熟。
閻錫山的“驟雨”方過,八路軍總部又不得不掉過頭來對付國民黨中央軍在太北和冀南的進攻。
在冀南,雖然鹿鍾麟提出了辭呈,蔣介石對河北是意在必得。國民黨《 異黨政治設施概況》中稱:“河北土肥人眾,非陝北地廣人稀。”“中央對共應採取之政策,令無條件交出政權。”1940年1月,蔣介石另委四十軍軍長龐炳勳為河北省主席。接著,龐炳勳、朱懷冰、石友三等軍自南而北,向太行、冀南抗日根據地發動進攻,與日軍自北而南的掃蕩相配合。太行根據地處於虎狼夾擊的危急局面。
這時,聶榮臻和晉察冀軍區的兩個團跨越日軍封鎖線南下,到達太行。一同來到的,還有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和冀中的一個旅。
軍情緊急,朱、彭、左、聶、呂、劉(伯承)、鄧(小平)立即研究這場反磨擦戰役如何打法。一致的看法是,應集中力量打擊進攻抗日根據地的急先鋒朱懷冰。
朱懷冰軍在供應較為充足的中央軍中,也稱得上武器精良。但朱並不積極抗日,憑其武器優勢,專門進攻八路軍,搞反共磨擦,號稱“磨擦專家”。八路軍總部朱、彭、左,一二九師劉、鄧,曾經多次對朱懷冰會談爭取無效。但其下層官兵在和八路軍的接觸中受到教育,反投降、反內戰的情緒卻日益增長;加以朱懷冰的軍閥作風和腐化生活,官兵關係、軍民關係都十分惡劣,打朱懷冰,具有十分有利的政治條件。不過,朱懷冰是中央軍,從反磨擦鬥爭開始,直接和中央軍打,這還是第一次。打不打,需要慎重考慮。
劉伯承的態度十分堅決,說:“他們從太南把我們擠到太中,又要把我們擠到太北,那我們在地球上就沒有地方立腳了,成了空軍,只有到空中去。空軍還得在地上有個機場哩!”彭德懷說:“好!就收拾這個‘磨擦專家’。叫黃克誠他們在西邊打,你們在東路打!”
朱德說:“這回嘛,我和老彭、伯承都不出面,由小平同志來幹,到時候好說話。”
3月5日,一二九師和晉察冀軍區共13個團的兵力,在晉冀豫邊的磁縣、林縣、武安、涉縣地區,向朱懷冰部發起攻擊。僅4天,就殲滅朱懷冰兩個師及其他地方反共軍10000 餘人。朱懷冰丟下家眷率殘部逃脫。總部派人將其家眷送還。
打朱懷冰的同時,八路軍在平漢鐵路東擊潰了勾結日軍的石友三部。以後,八路軍截獲了石友三與其弟石友信秘密降日的罪證,又連續給石以打擊,並將證據送蔣介石和衛立煌。衛立煌下令將石友三密捕處決。
打朱戰役前,鹿鍾麟囚在河北已難立足,率殘部千餘人從冀西南撤,到磁縣正遇上朱部被殲。鹿一行逃到陵川險道,被八路軍發現,報告彭德懷。彭德懷說,國共還要合作,放他去吧,以後好見面。鹿鍾麟跑回重慶,馮玉祥責問他:去年(1939 年1月)彭德懷來看我,介紹八路軍在敵後的政策,我還要向八路軍學習哩!你為什麼不好好和八路軍合作?鹿以遵照蔣介石的《限制異黨活動辦法》來解釋。馮玉祥罵道:“我叫你深入敵後,是為和八路軍密切合作,發展一些部隊,抗戰對敵。誰要你管他那些混帳辦法!”
打朱戰役後,中共中央書記處和中央軍委指示朱德、彭德懷:“反磨擦鬥爭必須注意自衛原則,不應超出自衛範圍,……尤其對中央軍應注意此點。因國共合作就是同中央軍合作”,“目前山西、河北的反磨擦,即需告一段落,不應再行發展”。朱德、彭德懷即停止追殲朱懷冰殘部,派代表與衛立煌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