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錦衣衛職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太祖時,“天下重罪逮至京者,收繫獄中,數更大獄,多所斷治,所誅殺為多”。

朱元璋設立錦衣衛為明代後來的皇帝做了一個惡劣的開端。永樂十八年(1420),成祖朱棣在錦衣衛外,另設東廠,因設於東安門北而得名。成化十三年(1477),憲宗設西廠,由汪直統領。正德初年,權閹劉瑾奏設內行廠,自領之,職權更廣,雖錦衣衛、東廠、西廠亦在偵緝範圍之內。正德五年(1510),隨劉瑾被誅而內行廠廢止。終明一朝,西廠、內行廠存在時間不長,而錦衣衛、東廠則存至明亡。這些特務機構,成為維護皇權的重要手段,但更多的時候是被專權的太監如劉瑾、魏忠賢等人所利用,成為打擊報復大臣的有力武器,不知有多少忠臣慘死其中。

朱元璋所進行的這些制度更張,儘管後世或臧或否,評價不一,但基本實現了他的初衷,也算稱心如意。只是有一件事,卻困擾了他近30年,遲遲無法解決。

陷入定都困擾。朱元璋登基稱帝前後,對於國都的確定幾經周折。最初朱元璋參加農民起義軍後,一直活躍在江淮之間。然而這裡土地貧瘠,民生艱苦,而且接近元朝的軍事力量,不利於自己的發展壯大。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成就不世之偉業,必須另擇一個既有經濟保障又地形險要的根據地,這樣金陵就進入了朱元璋的視野。金陵,北有長江天塹,為形勝之地,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五代十國的南唐都曾以此為都城。馮國用首先向明南京城牆朱元璋建議攻取金陵,“金陵龍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為根本,然後四出征伐,倡仁義,收人心,勿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陶安也建議先取金陵,據形勢以臨四方。葉兌也上書請求定都金陵,然後就可以拓地江廣,進軍兩淮,北征蒙古,退軍又可以據長江以自守。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聽取謀士的意見,攻取金陵,改稱應天府,修建宮殿,以此為爭奪霸業的基礎。此後十餘年間,朱元璋南征北戰、四出征討,將江南群雄依次消滅。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在即位詔書中稱應天為京師。

然而朱元璋只是暫時肯定了應天作為京師的地位,並沒有正式確立國都。作為自己成就霸業的地方,朱元璋為何不肯確立應天為國都呢?首先,朱元璋覺得以應天為國都的歷朝都是氣數不久,似乎不太吉利。其次,有些大臣認為“有天下者,非都中原,不能控制奸頑”,明南京聚寶門藏兵洞而且應天偏處江左,在位置上作為國都不是十分理想。三月,朱元璋派兵攻取汴梁。許多人建言定都汴梁。朱元璋很重視,於四月親自前去實地考察。他認為汴梁雖然位置適中,但是無險可守,四面受敵,論形勢不如應天。八月,朱元璋正式下詔,以應天為南京,汴梁為北京。朱元璋既然對汴梁不甚滿意,為何又要定為北京呢?原來他考慮到汴梁是宋朝的舊都,北上征討元朝時可以喚起北方民眾的民族情感,有很大的號召力;而且當時西北未定,需要將汴梁作為運送糧草和補充兵力的基地。

雖然確定了應天、汴梁的兩京制度,但是朱元璋並沒有修建汴梁的打算,他還在尋找更加合適的地方。洪武二年(1369)八月,平定陝西。在這種情況下,定都之議再起。九月,朱元璋召集大臣商議國都之地。大臣各抒己見,主要集中在長安、洛陽、應天、汴梁、北平等地,“或言關中險固,金城天府之國;或言洛陽天地之中,四方朝貢,道里適均,汴梁亦宋之舊都;又或言北平元之宮室完備,就之可省民力”。朱元璋在分析各地利弊之後,提出了以臨濠為中都的想法,“所言皆善,惟時有不同耳。長安、洛陽、汴京,實周、秦、漢、魏、唐、宋所建國,但平定之初,民力未蘇息,朕若建都於彼,供給力役悉資江南,重勞其民。若就北平,要之宮室不能無更,亦未易也。今建業長江天塹,龍蟠虎踞,江南形勝之地,真南京莫愁湖勝棋樓(傳說太祖與徐達在此下棋)足以立國。臨壕則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為建中都,何如?”臨濠在元朝時稱為濠州,洪武七年改稱鳳陽,是朱元璋的家鄉,群臣豈敢有異議?這樣,明初就形成了南北兩京、中都並存的情況。從九月開始,朱元璋下令仿照南京規制在臨濠營建中都。他之所以決定以臨濠為中都,甚至一度想遷都臨濠,除了這裡是他的家鄉,還與優待淮西功臣集團有關。眾所周知,朱元璋在起兵反元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淮人多隨同他東征西討,立下功勞,成為開國功臣,包括丞相李善長、徐達和功臣湯和、耿君用、耿炳文、郭興、郭英、周德興、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