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春、陸仲亨、曹震、張翼、陳桓、謝成、李新、何福、張龍、張赫、胡泉、陳德、王志、唐勝宗等人,其中湯和與周德興還是朱元璋同村夥伴。能夠光宗耀祖、榮歸故里,當然是他們所願意的。
然而洪武八年(1375)四月,朱元璋在巡視中都修建情況後,突然下令停止修建。此時中都修建達6年之久,已經頗具規模。停建的理由是勞民傷財,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朱元璋與淮西功臣集團矛盾日益加劇。淮西功臣恃功自傲,多有違法亂紀之事,而且在朝廷中結黨謀取私利,與朱元璋加強皇權背道而馳。他擔心在淮西功臣集團的老家建都,會更加助長他們勢力的膨脹。洪武十一年(1378)正月,朱元璋下詔改南京為京師,定都問題才算告一段落。
其實,朱元璋對南京一直不是很滿意,遷都的想法從來沒有打消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派太子朱標巡視關中,頗有遷都關中的打算。當時,明朝的主要威脅是蒙古草原上的北元殘餘力量。遷都西北,可以加強北方邊防,安定邊界。朱標考察了西安和洛陽,比較兩地地形,回來後向朱元璋獻陝西地圖。不料世事無常,太子朱標於第二年病逝,使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擊,再也沒有精力和心情考慮遷都的問題了。他在當年年底親自撰寫的一篇祭灶文中,表達了萬般無奈的心情:“朕經營天下數十年,事事按古就緒。維宮城前昂後窪,形勢不稱。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勞民。且興廢有數,只得聽天。惟願鑑朕此心,福其子孫。”聽起來真是異常的淒涼,也能感覺到國都問題一直令朱元璋不能釋懷。
朱元璋這樣費盡苦心地更張制度,反覆斟酌定都問題,無非是因為天下得之不易,希望能世代固守,傳之久遠。因此,他不會允許任何人對其統治和權力構成威脅,甚至那些被他認為會對其子孫的統治構成威脅的人,他都會毫不手軟,必欲除之而後快。
屢興大獄:濫殺功臣和剛猛治國
清代史學家趙翼說過這樣的話:“獨至明祖,藉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盡取天下之人而殺之,其殘忍實千古所未有。蓋雄猜好殺,本其天性。”趙翼的這種評價雖有過激之處,卻指出了朱元璋濫殺的事實。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興起了幾個大案,殺了許多人。
胡藍案。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御史中丞塗節、商嵩告發胡惟庸南通倭寇北接舊元,意欲謀反。朱元璋命羽林軍將胡抓捕,審問得實,磔於市,牽連被殺達3萬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有人告發李善長交通胡惟庸情狀,朱元璋又將當時已經77歲的李善長賜死,並誅殺其家。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靖寧侯葉升因牽連於此案亦被殺。
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又興藍玉案。藍玉以謀逆罪被殺,連坐被誅殺者達1�5萬人。有人認為藍玉案與燕王朱棣有著關聯。藍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極力維護太子朱標的儲君地位,與早已覬覦皇位的燕王交惡。燕王為竊取儲君之位,伺機在太祖面前挑唆,致使朱元璋在猜疑的心態下製造了藍玉黨案。
胡藍案使得大明的開國功臣被屠戮殆盡。
朱元璋和功臣的關係有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李善長、徐達、常茂、李文忠、馮勝、鄧愈等6人為公爵,另外28人為侯爵,並賜給大量土地,同時頒有鐵券,如果本人或子孫犯罪,可以免死數次。朱元璋還使皇室與功臣聯姻,如郭英之妹為朱元璋寧妃,馮勝、藍玉、徐達之女皆為王妃。李善長、傅友德、胡海、張龍等勳貴之子皆尚公主,與他結成了兒女親家。朱元璋是希望透過這些方式確保功臣忠心,鞏固自己的皇位,使大明江山傳祚無窮。
然而沒過幾年,這段短暫而甜美的政治婚姻就宣告結束。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頒佈《洪武青花執壺鐵榜文》,對文武功臣嚴加戒飭,嚴厲指責他們違法亂紀的行徑。這可以看作是朱元璋對驕傲放縱的功臣的一種警告,也是他們關係緊張的一個訊號。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製作《資世通訓》,洪武十三年(1380)製作《臣戒錄》,警告大臣們如果對天子不忠、逾越禮制,將受到嚴懲。這些功臣們也許沒有意識到,朱元璋已經將屠刀舉起。
廖永忠是最早被殺的功臣。廖永忠在很多戰鬥中立有功勳,特別是在鄱陽湖之戰中殊死戰鬥,建國後被封為德慶侯。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以其私自穿著繡有龍鳳圖案的衣服逾製為由將其殺死。其實這只是藉口,真正導致廖永忠丟失性命的原因在於一個政治隱秘,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