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假如忘記了今世,那麼“來世”也就不成其為“來世”。來世必須延續在今世的基礎上。人們希望來世甜,參照物是今世苦。倘若沒有了今世,來世還有什麼意義?那來世就又成為一個“今世”。楊過和小龍女在今世受盡了苦楚,然而他們偉大的愛情正是在苦楚中長大和深化的。小龍女不要喝孟婆湯,她就是不要忘記那痛苦,因為幸福宛如糖之與水,正在那痛苦之中。不忘那痛苦,來世才真的幸福。從這個意義上說,忘記就意味著背叛,而背叛則意味著價值標準的顛倒,那也就無所謂苦和樂了。 其實所謂來世和今世,也不妨理解為未來和過去的意思。每個人的過去都有種種不如意處,我們是徹底拋棄這些不如意還是帶著這些不如意走向未來,這是一個很大的世界觀問題。喜歡忘記過去、否定過去的人,是比較單純可愛的。他們每忘記一段過去,就會發現湧到眼前的未來又變成了需要忘記的痛苦。越是呼喚“給我一杯忘情水”的人,就越是深陷苦海難以自救。而不在乎過去是否痛苦的人,往往是有人生大局觀的人。在這些人的眼中,過去與未來、今世與來世,不過是小說的上卷與下卷、球賽的上半場與下半場的關係。他們能夠從宇宙整體的角度看待先前的苦,因為苦與樂都是相對的,苦可以轉化成樂,正像下棋時先前的壞棋會由於形勢的發展轉變成好棋和妙手。總之,孟婆湯是給弱者準備的,而像小龍女和楊過這樣的強者和懂得真正幸福的人,則會毅然拒絕。 當然,拒絕了之後也並不一定就是幸福。命運,畢竟是人天各執一半。 (以上四文屬於《金庸情語賞析》系列新作,該系列仍將延續。)  
金庸小說講座實錄(1)
很高興來到你們這遙遠的、神秘的、充滿藝術氣息的北京廣播學院。我從北大到北廣,覺得有點像從少林寺來到桃花島。桃花島上藏龍臥虎,有許多高手,如果灑家講得有哪些荒唐、錯誤之處,請各位少俠多多包涵。 我有一個同學,他說北京市有一條美麗的對角線,就是從北大到北廣。我知道他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他的女朋友在北廣,他的意思是說在這條對角線上有甜蜜的電波在流動。這兩個學校的關係的確是很密切的,因為北大是中國的思想庫,那麼這個思想沒有傳播,它是不能影響社會的,是誰把這個思想傳播出去的呢?主力就是貴校。 金庸小說走紅 我今天準備“漫談金庸”,為什麼叫漫談呢?因為我感覺金庸是說不完的,金庸的話題可以無窮地拓展出去,起碼在若干年內是說不完的。我自己也寫過一些有關金庸小說的東西,我也在一些大學、一些媒體上講過金庸,每次都覺得意猶未盡。 大家知道全國曾有十幾家電視臺同時播放《天龍八部》,形成了春節前後一個收視的熱點,在這個熱點時候好幾家電視臺請我去談金庸。那麼我們就想一想金庸的作品為什麼受到這麼大的歡迎。大家也知道根據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其實水平是比較低劣的,遠遠不能傳達原著的精神,但儘管如此,它仍然受到這麼大的歡迎,給電視臺帶來那麼大的收入,為什麼?社會上有許多許多金庸迷,但我們也知道,任何一個文學作品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金庸小說也有它的不足、缺陷,而且在社會上,還有不少人在批評金庸小說,有的批評是很刻薄、很尖銳的。但是,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寫這些批評的人絕大多數沒有讀過金庸的小說,我和他們當面對質過。沒有讀過金庸小說的人,他批評金庸,一個是可以置之不理,因為他把金庸的小說等同於其他一切武俠小說,武俠小說中存在著大量的粗製濫造的作品,是這些作品敗壞了武俠小說的名聲,但是這些金庸迷,武俠小說迷是讀那些作品嗎?讀來讀去還是那麼幾個人,古龍金庸梁羽生,我自己上大學時,我們海淀那兒有個租書攤,我們每天上那兒去租書,幾乎看了數百部的武俠作品,但是看過之後,大多數連名字都忘了,不要說情節了,最後留在腦海中的,還是那麼幾個人。 優秀的藝術是經得起檢驗的,就是靠你的人心、你的靈魂、你的感情能力來檢驗,這麼多人發自內心地,不是趕時髦地喜歡的作品,它怎麼會不是好作品呢?藝術產品和其他產品一樣,消費者是最有發言權的,什麼是好作品?使千百萬人熱淚滾滾的,不是好作品嗎?有人說金庸的小說是精神鴉片,我想,這和大多數讀者的感覺是正相反的,大多數人讀了金庸的小說,沒有頹廢,沒有消極,而是獲得一種很昂揚向上的境界。我在中學當老師的時候,講過這樣的話題。我知道在中學裡面,有一些老師經常沒收學生讀的金庸作品,我就對同學說,你不要以為老師沒收,你就是錯的。老師才是錯的。老師憑什麼沒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