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笑,“有你在,真是方便許多,不如以後你就跟著我好了。”
盧耀是盧中植一手培養起來的,也是最近才“借”過來一用,而今竟是打起了挖牆角的主意。
盧耀面色不改,道:“我現在不就是跟著智少爺嗎?”
長相老實的人,並不代表他傻,聽出盧智話裡的含義,不管他是否是在說笑,盧耀簡單的一句話便又擋了回去。
盧智搖搖頭,轉身繼續朝前走,盧耀不遠不近地跟著在他身後,兩人曲拐了七八條小路,方才走至一條長街上,又東行七八丈,便見一院門,正是呈遠樓後院門所在。
院門緊閉著,盧耀上前,長短三兩聲敲了一陣,門便被人從裡面開啟一條縫,門內有一下人模樣的小個子男人,藉著手裡的燈籠,將夜色中站在門外的兩人看清,而後將半房門開啟,躬身請了他們進來。
穿過進門小院,盧耀就不見了蹤影,盧智一人跟著那下人來到盧中植的房間外,也沒傳報,便獨自走了進去,下人從外面格門重新掩上,伸手招來一名護院,在門外走廊上守著,自己又走回後院門口看守。
盧中植正端著一隻冒著熱氣的瓷碗在喝藥,見到盧智進來,伸手招了他過來坐,然後咕咚幾口將藥嚥下,碗放在一邊。
盧智輕皺了一下眉頭,還沒走到他跟前,就嗅到了苦澀的藥味兒。
“上次見您不還好好的,怎地還喝起藥來?”
盧中植聽出他話裡難尋的一絲關心,捋了捋鬍子,道:“無妨,畢竟年紀大了,天一轉涼,就易受風寒。”
風寒?盧智聽出他說話的聲音無恙,又瞥了一眼那碗中剩下的一點點藥渣,在他身旁的椅子上坐下。
盧老爺子將手放在膝蓋上,問道:“事情可是有什麼進展。”
自同盧中植相認且談妥之後,爺孫兩人就一直在分頭尋找著十二年前殘餘的線索,盧中植多年沒有歸京,人脈大不如從前,可勝在他手中能用的人多,盧智在京中積慮三年,加之聖眷所在,自然也有他的門道,於是,每隔上一陣子,就會碰個面,相互交流一番。
因盧智有言在先,不查清當年之事,只要盧氏和他們兩兄弟的名字一日還掛在房家的族譜中,一家四口便不會如盧中植的意,認祖歸宗,所以盧老爺子一頭忙著尋證,裡一頭則想方設法的與把他的女兒和孫子們從房家剝離出來。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房喬儘管近年來不十分如意,但畢竟是三品大員,位極人臣,又得皇上重視,他家中正室一位一直掛著盧氏的名字,盧智和盧俊都在族譜中,饒是盧中植有國公勳位在身,加之被封特進,從表面上比他略顯一籌,實則堪堪齊平,而聖意所在,盧中植是要弱上一籌。
盧氏“生死不明”,和離不行,盧中植變兩次尋上門向房喬要休書,都被他明言拒絕,在惱怒之餘,就四處給他下絆子,就拿那次已於當街諷刺知識來說,隔天他就通知御史上書到皇上那裡,可都不了了之,盧中植也藉此更看清了些皇上對於坊橋的袒護之意。相較於盧中植的積極,其實,盧智並沒有將心思放在查證當年,他更看重的是現在還有將來,要讓盧氏和遺玉更舒坦的過日子,必須要去經營,而非洗清!
盧智心中,要不要在盧家本家認祖歸宗時則是無關緊要的事情。就算不認,他依然姓盧,依然能報復。盧智這個人,不會因此缺斤短兩,相反他寒門的背景,能帶來更多的便捷。當然,他是不會將這種想法剛告訴一心盼著他們還原正身的盧老爺子。
盧智看著饅頭引發的盧中植,道:“進展是有一些的,麗娘那個女人,連同那個死去的芸娘,原來都是長孫皇后身邊的宮女,在房喬投靠安王之前,二女就在一次宴上被賜給了他,那麗娘據說還是隋朝一個將人之後,芸娘倒沒什麼特別的,我還先前問過孃親,這女子勝的異常美貌。”
“我有一點不解,在芸娘死後,房喬將我關起來——外公,娘看不明白,你應該能想到,若不是房喬授意。娘又怎麼能從守備森嚴的房府中帶著我逃脫。”
盧智早就猜到,當年他被關,怎地就是盧氏從盧家帶來的家生子去祠堂守門,怎地就那般順利讓他們逃了出來,顯然是進過房喬授意的,擔著卻是他頭一次向盧中植說明。
盧老爺子的臉上並沒有驚訝,顯然也已經猜到,只是他眼中卻帶著遲疑,“智兒,你是什麼時候想到這點的?”
“很早,早在我們一家人,還在小山村裡,靠著幾畝薄天度日的時候。”盧智面無表情的告訴了他。
盧老爺子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