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說服董事長、董事和經理形成合力,那麼這個公司的改革就有很大機會成功。
不過公司改革就沒有容易的,李不棄在這方面就是個悲觀主義者。看看大宋文官們幹嘛嘛不行,下面亂了套的樣子就知道這個公司的官僚主義有多嚴重。就算是董事長和董事們一條心地挑戰整個公司的官僚也很困難,所以李不棄決不會傻乎乎立刻跳出來採取行動,一定會謀定而後動。
他知道明年也就是慶曆三年會拉開一場改革的序幕,雖然李不棄在經過職場的磋磨後看這次改革必定是失敗的,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可以透過近距離觀察這次改革研究大宋內部的各種力量,找出一個辦法來。辦法總比困難多,溫柔的不行就用暴力的。
李不棄不是一個習慣把所有期望放在別人身上的人,也是個行動派,當他需要採取行動的時候一定會以親自參與進去,當然那個時候他必須要一個合適的身份和強大的力量。
離“靖康之恥”應該還有幾十年吧,時間還富裕,他現在要做的就是透過科舉混進官場尋找同盟,幹掉潛在的敵人,這樣當他動手時才能一切水到渠成。
於是李不棄給自己作了一個五年計劃,爭取在五年內掙個幾百萬貫的家產,透過科舉,有個一官半職,建立一支自己能控制的軍隊。在大宋這樣的目標不算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