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了京城正在醞釀的亂局可能牽扯到自己,李不棄反而不著急回京了。留張英娘住了兩天,才讓張英娘回去。結果張英娘還沒走,京城就傳來緊急訊息,說親從官顏秀等四個彌勒教徒深夜進入禁中作亂被宮中衛士擊殺。
這京城還真熱鬧啊。李不棄才不回去蹚渾水,就慢慢處理貝州的事情了,還有閒心給高知州出謀劃策,讓高知州以工代賑,把失去家園的百姓集中於一地,組織起來開挖溝渠。
河北諸路為了抵擋遼國鐵騎可能的入侵,一向是大量開挖溝渠,甚至是把良田放水淹沒製造坑塘,所以開挖溝渠也算是地方官的必修課之一。只是李不棄肯定不會簡單的為了挖溝而挖溝,是讓清源書院的人作了規劃,挖出來的溝既可以作為阻礙騎兵的塹壕,也可以作為農田灌溉排水的水渠。
有事情作著時間就過得飛快,轉眼過了閏一月到了二月,京城的形勢已經比較明朗了。現在立太子的呼聲倒是不大,但是就連四川和廣南的官員都上書要求為了國本讓三皇子出宮居住,朝野上下幾個反對的聲音被輕易淹沒在一片狂歡之中。
雖然大多數中小官員就是打醬油的,是眼看著三皇子要失勢了,生怕錯過對四皇子的擁立之功才出來插一腳的,但是這也是一個表態的聲音不是?當滿朝上下眾口一詞要求對三皇子採取措施時,那位懦弱的皇帝的壓力就可想而知了,其鬱悶也是可想而知的。
李不棄估計皇帝還有一件事非常鬱悶,那就是王則被押到東京受審的時候供認他自封皇帝是看到李元昊稱帝得逞,想跟著李元昊學。以皇帝的見識肯定會相信王則說的,而絕不會想到王則這麼說只是為了有人許諾他在死前喝一碗烈酒,死後給他燒紙祭祀。
大概是這兩件事上皇帝鬱悶卻沒有什麼人能夠問計,這不下旨讓李不棄回京,這下就該他李不棄上場了。不過皇帝同時來的另一道聖旨卻把李不棄噁心的不輕。
在這道聖旨中,皇帝下令把貝州改名叫“恩州”。那意思是說平滅王則叛亂是“有恩於民”。李不棄也真是被皇帝的厚麵皮打敗了。可是來傳旨的中使告訴他,這個主意是文彥博等一干文官出的。好吧,李不棄對文人的無恥再次加深了了解。
————————————————————
“呸,呸!”聞著鹹腥的氣味杜猛不由得吐了兩口口水。作為一個內陸長大的人,他對這種氣味真的不習慣。
自從被判了流配沙門島,他們第一批三百多人就被軍兵押送一路向東,走到登州。雖然軍兵們得了命令,一路上並不虐待他們這些囚犯,不少吃不少喝,象杜猛這樣的傷員還能夠坐在車上接受醫生的治療,但是一想到讓人聞風喪膽的沙門島,所有人都心情沉重到極點,尤其是那幾戶全家給發配沙門島的,偷著哭了好幾次。
因為他們人太多,登州的大牢都裝不下,所以登州那邊只好在碼頭旁劃了一快地方看押這些囚犯。從登州的民夫嘴裡,杜猛才得知沙門島並不在海邊,而是在海水深處。
等了一天他們被帶到登州碼頭,極目遠望只看到茫茫的海水。碼頭上停了兩艘船,見犯人帶到從船上跳下來一個武官帶著幾個兵丁走了過來,一看到這麼多的囚犯都發出了一聲歡呼。杜猛很奇怪他們看向自己的眼神就如開啟貝州府庫時兄弟們看到的金銀綢緞的眼神一樣。
那個武官立刻指揮兵丁把一批人押上船。但是船不大,一次也就裝不到一百人,剩下的人只能繼續在碼頭等待。登州的幾個民夫打了水來給他們喝,一個老人低聲說:“唉,喝點兒吧,再不喝就喝不上了。”
見老人來到自己面前,杜猛連忙悄聲問:“老丈,你為何說再不喝就喝不上了?難道沙門島上如此險惡?”
老人一開始沒有接茬,但是杜猛連著問了幾句,老人終於說了實話當時一個老人看著他們直搖頭:“唉,小老兒活了這麼大,還從沒有見過從沙門島出來的犯人呢,你們也不要想了。造孽啊,一下子發配來這麼多人,沙門島食水哪夠這麼多人用度?唉!”
這下聽到的人都變了臉色。老人的意思很明白,就是他們這些人活不了多長時間,這讓他們都心裡拔涼拔涼的。一開始知道只是發配,不是砍頭時候的僥倖心理早就飛到九霄雲外去了,立刻有人罵道:“李不棄那廝好生狠毒。冒充好人,卻反手把我等置於死地,來世變鬼也不放過他。”
現在也只能罵幾句了,都帶著重枷呢,周圍又有大軍看著,就算想反抗也沒有能耐,於是最終所有人都給押上船送到了沙門島上。
上了島,杜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