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堯佐把李不棄今天的事情說了一遍,黃師爺卻拍手說:“這不是更好?李不棄今天在官家面前說了這些話,想來凡是士大夫都是不願聽的。當初定計時就說李不棄和士大夫嫌隙越深,越是對官人有利。李不棄這般張揚,咱們的謀劃豈不是成了一小半?”
張堯佐說:“可是李不棄沒了進士頭銜,原來想舉薦他的位子卻難了。”
黃師爺笑道:“當初都說省試時有人要陰李不棄。現在這結果豈不是比李不棄給黜落還好些?”
“哦,這倒也是。”張堯佐點點頭,但還是有些惱火地說:“可是他若不弄出這一出,也好保舉他。現在弄得進士的功名也沒了,便是要徵辟他出來做官,也要找個合適的藉口,想來定會有人反對,他也只能從小官作起。這樣什麼時候他才能混到中樞?”
黃師爺說:“藉口倒是好找。李不棄不是生財有道嗎?既然財稅不敷國用,不如薦他在三司理財。想來這樣別人難於反對。只要他能弄出錢來,考績便挑不出錯來,便有了文官的履歷,然後再見機行事,只要不讓李不棄作了武官就好。若是李不棄作了武官,用處便不大了。”
張堯佐捋著鬍子想了想:“不錯,先進三司也是個法子。現在也只有如此了。”
黃師爺又提醒:“官人這保舉的奏本可是要快些遞上去。官家既然看重李不棄說不定很快就要徵辟他,須防相公們作手腳。”
張堯佐又是連連點頭:“老夫這就寫奏章。”說完之後他又搖頭嘆了口氣。
這時候大宋的高官每人手上有五個舉薦人做官的名額,他們舉薦了人,皇帝一般是會準的。不過舉薦人是要對被舉薦人負責的,若是被舉薦人犯了什麼事,舉薦人也要承擔責任,受到降職之類的懲罰。
所以張堯佐為了張家百年的富貴必須讓李不棄做官,而且必須作文官,而且必須儘快作到高官,但是以他了解的李不棄的性子,他實在無法預料舉薦李不棄做官之後李不棄會不會作出什麼讓他丟官的事情來。
讓別人舉薦李不棄行不行?若是別人還有可能,但是舉薦的是李不棄就難了。絕大部分有舉薦權利的文官都視李不棄為異類,怎麼可能舉薦李不棄呢?就算舉薦了,肯定也是武官。勳貴們倒是能在皇帝下詔讓他們推薦能帶兵的人的時候舉薦李不棄,可那也只能是武官。李不棄若作了武官,在張堯佐計劃中的作用就小了很多啊。
所以張堯佐就算心裡打鼓,也不得不親自舉薦李不棄。
第二天張堯佐把舉薦的本章送到通進銀臺司後回到值房正在翻看新到的邸報,一個一向巴結他的小吏捧著一摞文字進來稟報:“副使,一早李不棄在國子監外面貼了揭帖,提出好幾個關於財計的問題,看有沒有人能回答出來。因此引得好多人都在那裡看。”
張堯佐連忙問:“都是什麼問題?”
小吏抱在懷裡的紙遞上來:“我聽人說了覺得與我三司有關,計相與副使必要關注的,就派了兩個書吏去抄了來,副使請看。”
張堯佐便誇獎了小吏一句待他退下就細看抄來的揭帖,見開頭就講了個故事。
故事說發大水的時候一個富人扛著金子逃到一處高地上,這處高地上還有一個帶著十幾個炊餅逃到這裡來的農夫。大水一直不退,富人餓得兩眼昏花,只得向農夫買炊餅充飢。一開始一兩黃金買一個炊餅,農夫不答應,後來富人逐漸漲到把所有黃金用來買一個炊餅,農夫還是不答應。最終大水退去時富人已經餓死了,黃金全歸了農夫。
由這個故事發散開去,李不棄問錢到底是什麼,買不到東西的時候還是錢嗎?同樣的錢有時能買一斗米,有時候一升米也買不到,那麼錢的價值是如何確定的?
進而李不棄又問,有時候一枚貴的銅錢和一枚賤的鐵錢能買到同樣的東西,是否說明銅錢和鐵錢價值相同呢?過去有些時候官府往一塊布上寫幾個字就能當做錢使用,那麼是不是隨便什麼東西都可以當做錢使用呢?
後面還有很多問題。比如說李不棄問人口不斷增長,大宋每年要生產數量驚人的糧食,布匹供養這些人。有人說天下財富是有數的,那麼財富到底有多少,會不會有一天用完?
張堯佐越看越皺眉。如果在今天之前有人問他這些問題,他想自己可以引經據典地回答得頭頭是道,但是李不棄的揭帖是把現象和問題一起提出的,他發現自己那些從書中得來的結論根本解釋不了這些現象。
怎麼會這樣?張堯佐感到自己的頭有些大。
皇帝肯定很快就會得知李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