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娘到達登州之後先被安排在一間客棧中。她站在門口好奇地左右打量能看出客棧裡的人大多是水手。正在琢磨是否出門轉轉,忽然一聲欣喜的喊聲從她右邊響起來:“英娘姐姐?”
她向右扭過頭去,見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正瞪大了眼睛看著她,見她轉過臉來興奮地跳起來:“英娘姐姐,真的是你呀!”
張英娘也認出這少年是義軍的一員,也高興地迎上去:“呀,是鷂子!你怎麼在這裡?”
叫做鷂子的少年說:“英娘姐姐,我在船上當水手呢。正等著開船往耽羅去。你這是也要去耽羅嗎?是不是以後就留在耽羅?我們都好想你啊。”
張英娘說:“你才多大,就當水手?這風裡浪裡的,吳嬸兒怎麼捨得?”
鷂子說:“進出耽羅都要靠船。俺這麼大了,自然要學操船。羅大哥說,以後島上的好男兒都要學操船,學航海呢。”
“喔,這樣啊。”張英娘突然想起李不棄曾不止一次跟她說過不要用大陸人的眼光去看海上人們的生活,各有各的活法呢。
鷂子高興地拉著張英娘說:“英娘姐姐跟我來,還有好幾個人在後邊院子呢。”
第三天早上風向合適,天不亮就有人叫大家起床登船。張英娘她們早早起來跟著商行的管事到了碼頭,鷂子已經在那裡等著了,一見面就喊:“英娘姐姐,跟我上船,都給你收拾好倉房了。”
張英娘他們幾個第一次坐船,看什麼都新鮮。鷂子就跟在身邊給他們介紹:“英娘姐姐,你看這次一下子就有七艘船出海呢。兩艘是往耽羅送人口,另外五艘往遼東和日本貿易。以前往遼東都是繞著高麗海邊走,可是難有停靠的地方,定要一年來回,實在不好趕信風。今年改走日本,往日本北面的大島去,然後再從那裡一路往庫野,一路往遼東,完成貿易再回大島去過冬,等信風合適時再回來,這樣就避開了高麗。”
張英娘見鷂子指的一艘船後面還拖了一艘小一些的船就問:“那艘船為何要拖著走?”
“啊,那艘小船是用來捕鮫魚的。去年周總管從庫野島附近捕了一條小鮫魚,熬出來好多油呢,點燈最好。所以今年打造一艘捕鮫船,募人捕鮫呢。也可以用來捕捉海豹。”
貨物是早就裝上船的,等船員上船裝滿補給品之後船就拔錨起航,六艘大船一路縱隊出了港口,走不多遠卻再次在海邊不遠處下了錨。然後就看到從海邊劃出許多小船來靠在大船邊上,大船立刻拋下繩網,縋下吊籠把小船上的男女老幼拉上船來。
張英娘問:“這是作什麼?”
鷂子說:“都是些受苦人,在這裡活不起下去了,想往海外闖生活的。人口是地方官的考績,他們自然不準人口外流,所以為了避免麻煩不能在碼頭讓這些人上船,只好在這地方上船了。”
他伸出三個手指說:“聽說這次要運三百人過去呢。綱首說再這麼明目張膽的往外運人要瞞不住了,以後要改到密州那邊去呢。密州那邊海灣大,官府看管不過來。”
這三百多人那女老幼都有,不過身強力壯的佔了大多數,而且船上的水手訓練有素,密切配合操作滑輪吊車把老弱吊上船來,只用了不到一個時辰所有人都上了船。船再次起錨,向北行駛,從幾座島嶼附近轉向南方。很快從島嶼後面駛出一條船來追上船隊。七艘海船拖著一艘捕鯨船乘風破浪駛向耽羅。
當到達耽羅時已經是三天後了。因為耽羅沒有良港,大船難以靠岸,因此還是需要用小船接駁。張英娘是受優待的,給用吊籠吊到小船上,坐小船上了岸。而鷂子早就先上了一條小船上岸報信去了。所以當被海浪晃得兩腳發軟的張英娘被扶上岸後,迎接她的是羅通、石峰帶領的一大群人。
在訴了離別思念之後張英娘最關心的是義軍哦老人兒們生活的如何。為了讓她放心,在張英娘休息了兩天之後羅通和石峰就備了幾匹馬帶著張英娘遊賞島上風光。
張英娘看到那幾匹馬不禁皺了眉。這也叫馬?比中原的驢子只怕還小些。可羅通說當地的馬就這麼大,用船運來的契丹馬都捨不得騎,要用來繁殖呢。
羅通帶張英娘參觀了他們新開墾的田地,正在修建的水渠,還有規劃整齊的村鎮。他告訴張英娘現在糧食雖然緊張,但是好在魚蝦豐富。過去耽羅土人用比澡盆大不了多少的小船隻能在海邊捕些小魚小蝦,捧著金飯碗吃不上飯,現在漢人划著大船到稍遠的地方捕魚,每次都滿載而歸。現在島上的人吃魚都撿大個的,小魚小蝦都看不上眼,扔肥堆裡積肥了。因此漢人這邊還有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