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抵達耽羅的時候詢問羅通高麗人的情況。羅通告訴他還和以前一個樣子。上月初,高麗朝廷派了一個官兒來,曉諭他們這些宋人必須移居高麗陸地上,並服從高麗朝廷安排分散居住。這個羅通自然不能同意,直接把那個官兒懟了回去。那官撂下狠話之後離開,自此以後就再沒有高麗人來過。
石峰說:“大概是最近風向不對。等風向變了,高麗人可能就來了。”
這個年代跨海作戰風向是個大問題,就算高麗和耽羅離得近,不合適的風向也能把本來只需一天的路程搞成四五天,所以這樣的推測沒有問題。
周青擔心地問:“你們能打敗高麗人嗎?”
石峰嘿嘿笑起來:“李大官人說得對,有的時候打仗並不是打的人多少,或者兵甲是否犀利。我和羅秀才反覆琢磨了這麼長時間,已經用布匹、鐵器和香料等貨物把耽羅人手裡的糧食儘量換到我們手裡,現在又有好些厲害的軍器,若是再打不過高麗人,豈不是墮了我漢家兒郎的威風?這又送來了四百多軍漢,還怕什麼?你只管放心吧!”
羅通也是信心滿滿,周青這才率領船隊開往日本海岸。
後世的歷史學家在研究這場宋人和高麗的戰爭時經常對戰爭的起因感到疑惑。因為當時的高麗也是文官說了算,而皇帝和文官們普遍嚮往大宋的繁榮,期望同大宋修復關係。而且高麗一直對歸化的渤海,女真,百濟,高句麗人和漢人劃出一塊地方令其居住,所以只對耽羅島上的漢人大舉征伐顯然說不過去。
大多數歷史研究者認為這次戰爭完全是因為偶然。起因不過是一個高麗地方官員發現自家控制的與耽羅島的貿易受到了宋人的侵奪,而這位官員顯然認為仰慕大宋不等於要善待從大宋來的百姓,所以派了手下一幫人去想把貿易的利潤奪回來,但是宋人強大的武裝不但讓這位官員沒有得逞,還把耽羅的領主和高麗朝廷嚇壞了。因為以前從沒有宋人如此大規模明火持杖的出現在這個方向上,所以害怕出事的高麗朝廷本能地決定派兵驅逐耽羅島上的宋人。
當然也有人提出戰爭是宋人有意挑起的,因為戰爭開始時似乎宋人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比高麗人的準備還充分。但是這個觀點受到了普遍質疑,因為宋人在這一波開拓潮中進行的其他幾次戰爭都是受到了嚴重挑釁才開戰的,只有這次戰爭打得似乎莫名其妙。
後世的研究者們怎麼會想到,李不棄一定要打這場戰爭是因為後世對南朝鮮人的印象太差呢。正是因為對南朝鮮人的印象差,所以李不棄絕不允許高麗人有任何控制對馬海峽的可能。
羅通和石峰一直戒備著高麗大軍來襲,一直到八月二十不再刮猛烈的西南信風,才有騎兵斥候跑回來報告說有十艘大船,和數艘小船停泊在星主的城邑附近岸邊,現在大批高麗軍隊正在換乘小船登陸。
石峰問羅通:“是不是按照咱們先前的計劃辦?”
羅通說:“上次的高麗官說要派大軍剿滅咱們。咱們也說明白了只要高麗人再派兵來,就是開戰。現在高麗人既然派大軍來,那咱們就不能猶豫。先發制人,後發治於人。而且咱們人少……”
石峰一拍大腿:“嗨呀,秀才,這時候就別拋書袋了。”他出了房門他就大喊:“擊鼓!吹號!聚兵!”然後又對傳令兵喊:“快去傳令水軍王首領,不用來點卯了,立即帶領水軍去滅了高麗人的船隊。告訴他不許放跑一艘船!”
傳令兵騎上矮馬飛跑到甕浦的港口向水軍頭領王萬順傳令。這些天早就閒得不耐煩的王萬順得令後怪笑一聲:“兒郎們!這些天連出海打漁都不放心,可是難過壞了!總算把高麗人給等到了。現在跟我去滅了高麗人!誰要是不拼命就不是爹孃養的!”
他手下的水軍大都是從山東的登州、密州、滄州過來的窮苦漁民,本來就性格激烈好鬥,聽了王萬順的鼓動都大聲叫好,抄了兵器上船,扯起船帆,用槳劃兩下就離了海岸向東撲過去。
王萬順登上打頭的一艘二百料大船,在桅杆上掛起旗號,很快後面的船隻就按照平日的練習排成一路縱隊。
放眼望去,一共有兩艘二百料大船,七艘一百料大船和十一艘五十料快船,都是帆槳並用的。此時離開海岸,各船都收起了槳,搶了側風航行。幾艘大船上船頭位置的苫布都被掀掉,露出了下面的弩炮,炮手們用絞車開始給弩炮上弦。別的人把一捆捆標槍和裝在罐子裡的火油搬到弩炮旁邊,一些人把破布和山藤纏在標槍前端,做好了戰鬥準備。
今天風向還是有些偏西,王萬順希望在發動攻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