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3 / 4)

小說:江山戰圖 作者:鼕鼕

麼高抬貴手,個個高抬貴手,我們喝西北風去?這次苗將軍有令,連船一起帶走,你們要麼下船,要麼跟我們一起去。”

蔣管事慌了神,“三爺,不是按規矩留三成貨給我們嗎?你們全拿走,我們沒法回去交代啊!”

“少廢話,規矩變了,說那麼多屁話做什麼,竟敢強闖通濟渠,不殺你們已經是高抬貴手了,快滾!”

蔣管事萬般無奈,只得拿上自己東西跳船遊向岸邊,賊兵們紛紛上了貨船,談笑風聲地撐著五艘貨船向不遠處的鹿兒溝駛去。

但他們卻沒有注意到,在最後一艘貨船的下面,緊貼著船底處卻多了兩根細細的蘆管。

........

盱眙縣隋軍大營內,新任騎曹參軍李清明匆匆走進了中軍大帳,軍中記室參軍是張鉉的秘書,目前暫時空缺,錄事參軍由房玄齡兼任,兵曹參軍由盧慶元出任,倉曹參軍為裴弘,鎧曹參軍是崔元翰,李清明則出任騎曹參軍,也就是負責騎兵各種雜務,由於隋軍騎兵不多,情報傳遞等事務也由李清明一併負責。

李清明快步走進大帳,向張鉉躬身行禮,“啟稟將軍,貨船那邊有訊息傳來!”

張鉉精神一振,放下筆問道:“怎麼說?”

“我們的斥候找到了船隊蔣管事,一名苗海潮的手下從鹿兒溝殺出來,掠走了五艘貨船,我們的兩名弟兄也跟隨貨船走了,暫時還沒有訊息。”

張鉉快步走到木架前,木架上掛著一幅通濟渠的地圖,這是轉運使官衙留下的地圖,非常詳細實用,他很快便找到了鹿兒溝,在譙郡永城縣附近,連線渙水和通濟渠,長約二十里,其實是一條補水河渠。

在渙水西岸有一座大山,叫做稽山,山高林密,倒是一個不錯的藏身之處。

這時,房玄齡也得到訊息匆匆趕來,他見張鉉沉思不語,便笑道:“將軍是擔心苗海潮在用誘兵之計嗎?”

張鉉點了點頭,“從公孫上哲教訓來看,我確實有點擔心苗海潮是在用誘兵之計。”

房玄齡笑了起來,“公孫上哲是懵懂上當,他壓根沒有意識到自己鑽進了賊軍的圈套,但我們不一樣,我們有備無患,為何不能將計就計。”

張鉉又走了幾步,毅然下令道:“傳我的命令,全軍準備出發!”

一個時辰後,一萬五千隋軍拔營起兵,水陸並進向化明縣方向進軍,中午時分,他們抵達了已是一座空城的化明縣,隋軍沒有停留,在化明縣渡過淮河後,繼續向西北方向的渙水入淮口進軍。

沿渙水向北屬於淮河平原,地勢平坦,森林茂密,在南北對峙時期,這裡屬於軍事緩衝區,人口稀少,同時也是天下盜匪和軍隊集中肆虐之地,但隨著北周及隋朝勢力南擴,這裡人口也漸漸聚集,一路北上可看見一座座村莊矗立在暮色之中,渙水兩岸是大片的稻田。

進入渙水後,隋軍明顯放慢了行軍速度,張鉉知道對方一定在盯著自己的一舉一動,自己在十幾天前在淮河全殲對方偷襲之軍,對方焉能嚥下這口氣?

更重要是,在兩軍激戰的生死關頭,苗海潮怎麼還會有心思去繼續攔截通濟渠的貨船,這不是明擺著暴露自己嗎?

直覺告訴張鉉,這應該是敵軍故意暴露他們的行蹤,誘引入圈套,重演公孫上哲在鹽城被全殲的一幕。

儘管如此,張鉉還是步步謹慎,他派出三百名斥候分成三十隊沿渙水兩岸向北巡查,任何一個蛛絲馬跡他們都不會放過。

渙水實際上是下邳郡境內,但向西北方向走百里就進入了彭城郡,彭城郡的渙水岸邊有兩座縣城,一個叫做谷陽縣,另一個則叫做蘄縣,過了蘄縣後便進入譙郡,按照張鉉的推測,苗海潮的軍隊就藏匿在譙郡的臨渙縣一帶。

臨渙縣是一座小縣,人口只有數千人,一千餘戶人家,城池周長十里左右,由於緊靠渙水和通濟渠,兩岸土地肥沃,縣中人大多以種田和跑航運為生。

這天中午,在縣城西北面的官道上遠遠走來兩名年輕的農夫,因為剛下過雨的緣故,他們頭戴斗笠,身披雨蓑,腳下穿著草鞋,褲腳挽起,腳上和腿上全是黃泥,他們扛著鋤頭,看起來就像兩個剛從農田裡歸來的農夫。

這兩人正是跟隨貨船進入賊軍腹地的隋軍斥候,他們在貨船進入稽山水蕩後逃了出來,一直找不到南下的船隻,只能在稻田內偷了斗笠蓑衣和鋤頭,裝扮成種田回家的農夫。

兩個斥候,一個叫謝治平,一個叫李尚,兩人都是彭城郡人,水性極高,是沈光手下最得力的兩名水中斥候,他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