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部分(3 / 4)

小說:江山戰圖 作者:鼕鼕

監視城外的唐軍,魏文通本人也下城回軍衙了。

次日清晨,天終於亮了,溫暖的陽光照射著河東城,守城士兵們終於看清了城外的情形,只見城外三里外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帳篷群,如一夜春雨後長出的蘑菇,上萬頂帳篷一頂緊挨一頂,將河東城西面和北面死死圍住。

就在這時,驚天動地的戰鼓聲在唐軍大營內驟然敲響了。(未完待續。。)

第1157章 天下大戰(十五)

河東城又叫做蒲坂城,由於它緊靠蒲津關,是關中前往幷州、河北的橋頭堡,也是關中防禦河北敵軍入侵的最後一座堅城,因此它的戰略地位異常重要。

尤其在北周和北齊數十年的對峙征戰中,河東城更是凸顯出特殊的戰略地位,在幷州,它的地位僅次於太原城,但它的軍事意義更是超過了太原。

在長達數百年的不斷修築後,河東城已經成為天下少有的幾座雄城之一,城牆高三丈兩尺,寬兩丈五尺,用燒製細密的大青磚砌成,而且是實心城,城牆填滿了碎石。

河東城周長約三十餘里,算是一座大城,城內長駐人口九萬餘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的商業十分繁華,城內店鋪一家挨著一家,大大小小的各種倉庫就有上千座,不僅商業繁華,手工業也十分發達,河東郡的漆器、銅器、米醋、釀酒、造紙等等特產享譽天下,在開皇年間,河東城最繁華時人口曾達三十萬之多。

可以說,河東城的八成人口都是靠商業和手工業生活。

但在戰爭面前,再繁華的商業也會凋敝,再出名的手工店鋪也會關門,所以河東城民眾對和平的渴望比別的地方更加強烈,他們並不在意是大周的天下還是大唐的天下,只要能給他們帶來和平和安寧,他們就會堅決擁護支援。

也正是這個緣故,當實力更加強大的大周帝國佔領了河東郡後,他們便發自內心的擁護,他們只是希望戰爭能早一天結束。

‘咚咚咚!’沉悶而動人心魄的戰鼓聲在城外響起,河東城開始進入了戰爭狀態,大量居住在城牆邊的民眾開始向城中心地帶遷移,防止被巨石和流矢所傷。

兩萬士兵迅速上城,佔據各自的位置,魏文通就是以擅長防禦而著稱,當年他率數千隋軍士兵擋住了數萬瓦崗軍對洛口倉的進攻,後來在婁煩關,他又頂住了南北兩面突厥大軍的夾攻,連張鉉也誇讚他防禦守城,無人能出其右。

魏文通主要善於守城兵力調配,他能讓每一個守城士兵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他只投入一萬八千軍隊守城,另外一萬四千人作為補充,那邊出現缺口就迅速補充上去,這樣就能保證城頭始終沒有缺口漏洞。

魏文通望著三里外聲勢浩大的唐軍主力,此時他的心卻平靜如水,唐軍六萬大軍不可能全部投入攻城,最多一次投入四萬人攻城,而他的守軍有三萬兩千餘人,還有近兩萬五千民夫,存糧更是能堅持半年。

之前他聽說唐軍主帥是秦王李世民,他心中頗有點擔憂,李世民是唐朝宗室中少有的作戰和統帥能力都極強之人,連隋朝名將屈突通也甘心做李世民的副將。

在李世民強大的統領下,自己還能不能守住河東城,魏文通也開始有點不自信了。

但此時當戰爭真正到來之時,魏文通反而恢復了自己,他堅決自己只要守城得法,李世民絕對攻不下河東城。

這也是魏文通下定決心不向蘇定方求援的主要原因,河東城池堅固,糧食和兵力都充足,為什麼要外面軍隊支援?那樣反而會讓唐軍創造圍城打援的戰機。

想到這裡,魏文通十天來的焦慮一掃而光,又想到昨晚天子傳送來的鷹信,鼓勵河東城將士以百戰百勝的勇氣徹底戰勝唐軍的進攻。

魏文通訊心大漲,他見唐軍鼓聲頗為威武,便大喝一聲道:“給我擂鼓助威!”

轟隆隆的鼓聲在城頭敲響了,這也是軍隊集結的命令,一隊隊士兵從城下奔上城頭,四面八方,如蟻集聚,一刻鐘後,一萬八千士兵奔上了城頭,密密麻麻地排滿了城北和城西,在巍峨的城牆上,大旗招展,軍隊如一片十幾里長的森林,也形成了一片威武壯觀的氣勢。

這是魏文通屢用不爽的招式,以鼓聲來激盪士氣,將自己的優勢攤開來化解將士的擔憂,應該說這種辦法非常有效,當初他率三千隋軍抵抗數萬瓦崗軍的進攻,就是用始終不息的戰鼓聲鼓舞著將士們士氣。

這時,城下數萬唐軍歡聲雷動,只見一座三丈見方、兩丈高的大木臺在數十匹健馬的拉拽下緩緩從軍隊出來,在木臺正插著一杆鑲有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