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萬兩白銀,只能依靠鑄造劣幣彌補。因而很難擠出資金購買朱濟世帶來的武器。
但是根據《先軍開國論》中的理論,幕府想要維持政權,就必須加強軍備,組織新式陸軍,修築炮臺,鞏固海防。免不了又是一筆鉅額支出,這正目前讓德川家慶最頭疼的難題之一。
“錢不是問題。”朱濟世笑著擺了擺手,從口袋裡摸出一枚銀元遞給德川家慶。
“日洋?”德川家慶是見過銀元的,但是這塊“日洋”卻是頭一回見到。
“將軍大人,這是滙豐銀行為未來的日本國設計的法定貨幣——日洋。”朱簡煜解釋道,“稱重的話,等於清國的庫平七錢二分,含銀是九成。目前在清國和南洋,這樣的銀元都是法定貨幣。明公大人建議幕府也發行同樣的貨幣,如果幕府可以將日洋發行業務委託給滙豐銀行,滙豐銀行可以貸款三百萬銀元給幕府用於購買濟世行、蘭芳行的武器裝備,年息為百分之六。”
向洋行貸款?德川家慶愣了一下,眼下日本的大部分藩主都欠了一屁股高利貸,債務總額據說高達6000萬兩白銀!每年光是支付利息就需要花300萬石稻米。因而日本國的藩主們基本上都是窮光蛋——實際上這種局面是德川幕府有意而為之的,德川家康用一個參覲交代制度讓各藩的藩主在江戶的領地兩頭跑,還要在江戶維持自己和家臣們的豪宅和體面生活,所以花費驚人,久而久之便財力耗盡無法對抗幕府了。
只是各藩財力耗盡的結果,也加劇了中下層武士的破產,出現了大量只有一刀一命的浪人,成了一個幾乎無解的不安定因素。
相對於藩主,幕府本身的日子倒還過得去,因為幕府是擁有鑄幣權的,靠濫發劣幣,幕府每年都有160萬兩的進賬(當然還包括銅錢和金銀礦的收入)。現在要德川家慶用鑄幣權去交換300萬銀元的貸款,自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幕府可以指定滙豐行為日本唯一貨幣發行銀行,滙豐行每年可以上繳100萬元的鑄幣稅給幕府。”朱濟世笑吟吟地提高了價碼。
幕府控制的礦山每年還是能提供幾十萬銀元的收入,加上滙豐行提供的100萬元鑄幣稅,基本上可以抵得上幕府濫發劣幣的收入了。
這個時代,日本的經濟規模是遠遠比不上中國的。中國有茶葉、絲綢、瓷器三個大宗出口商品,哦,這兩年還多出個黃連(濟世行買去用來生產黃連素的),如果不是該死的鴉片,每年可以從國際市場上獲得幾百萬兩銀子的順差,所以國內是不缺銀子的。而此時日本的茶葉、絲綢和瓷器都競爭不過中國同行。因而沒有什麼出口拳頭產品,在國際貿易中是連年逆差——這大概也是帝國主義到現在還沒有來侵略的原因吧?
可是朱濟世又準備怎麼從這個又小又窮的日本國身上獲利呢?德川家慶有些不大明白。
“每年100萬銀元倒是足夠多了……可是滙豐銀行又準備如何獲利?”(未完待續。)
第222章 對日忽悠 下 第一更
,求訂閱啦。。。。。。
諾大一個日本國,一年鑄幣的收益會沒有100萬?
朱濟世被德川家慶的問題逗笑了“將軍閣下,滙豐行注重的是長期利益,短期內賠點錢還是能承受的。如果您願意將未來100年,日本國的鑄幣權委以滙豐行,那麼滙豐行就可以每年上交100萬的鑄幣稅,從1848年開始。”
一百年,每年100萬,那就是10000萬啊!德川家慶那個高興啊,心說,這下賺到了!這大明的朱皇爺果然是德川家之友啊!
“吆西,吆西!”家慶將軍連連點頭表示同意。
朱濟世當然也是偷著樂了。1848年的100萬銀元或許是筆大錢,可是十年二十年後呢?現在德川家慶可是把日本未來100年的鑄幣權都賣了!如此滙豐銀行不就等於在未來100年中成為日本的中央銀行了?
“除了銀元之外,滙豐行還準備在日本發行金幣和銅元。”朱濟世又取出一枚金幣和一枚銅幣遞給德川家慶。
其實朱濟世是不大懂貨幣和金融的,他準備在未來中國所採用的貨幣政策是抄襲自歐洲,就是金銀複合本位,同時還發行銅幣作為輔幣。所以除了發現銀元,朱濟世還指示滙豐行準備鑄造金幣和銅元。其中的金幣也不是純金的,每枚金幣的重量和銀元一致,都是七錢二分。含金量是6成。即4錢3分2厘,一枚金幣等於十枚銀元。金銀之間的比價大約是1比15。同眼下的金銀牌價是一致的。
順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