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現在日本國內的金銀比價同國際市場上是不同的。因為日本長期鎖國,也沒有如中國一樣經歷過長時間的貿易順差積攢起巨量白銀。所以日本的金銀比價還維持在1比5。6左右的水平,大概和德川幕府鎖國前的國際牌價相同。
另外,德川幕府一直是發行金幣的,根據幕府發行的金銀幣兌換官價計算,金銀比價大約就是1比5。6的水平。這個金銀兌換比如果不盡快調整,一旦日本被迫開國。必然會有大量黃金在短期內被西洋商人低價套取,從而造成嚴重的金融危機。
不過朱濟世卻不打算效仿西洋商人的做法撈一票就走,而是建議幕府先從市面上大量購入金幣(小判、一分判、二分金等),隨後將調整銀幣(二株銀、丁銀)和金幣的兌換價格,使之同國際接軌,然後再實行貨幣改革,由滙豐銀行出面發行金幣、銀元和銅元。
“雖然不可能盡數獲得金銀幣兌價變化之利。不過數百萬銀元還是可以籌集到的。”朱濟世掰著手指頭給德川家慶算了筆賬。“在採取國際標準的金銀比價之後,光是幕府所掌握的金礦每年所產的十幾萬兩黃金所鑄金幣的價值就相當於三百四十萬到三百五十萬銀元……即使扣除滙豐行發行貨幣的利潤和成本,幕府也能得到相當於三百萬銀元的收入!如果再算上白銀鑄幣的所得和滙豐行上繳的鑄幣稅,幕府每年便能從發行貨幣上獲得至少四百五十萬元(扣除開採金銀的成本)的純收入,比現在多出一倍都不止啊!”
四百五十萬元!!!
德川家慶很有一種被幸福砸中腦袋的感覺。這些年幕府從鑄幣中的收益可從來沒有超過160萬兩,頂天就是200多萬銀元吧?這個朱濟世還真是德川家的福星啊!
當然。朱濟世的滙豐行也不會做賠本買賣的,德川家能獲利450萬,滙豐行的鑄幣量肯定超過500萬,即使只有一成的鑄幣收益,也能獲利50萬……這還只是新鑄貨幣的收入。而且不包括銅元。如果要將目前在日本國內流通的金銀幣全部改鑄成統一規格統一純度的機鑄金銀幣,滙豐行每年獲利100萬元是毫無困難的。
而且。透過替德川家發行貨幣,滙豐行毫無疑問就成為了日本國的中央銀行,也是最強大最有信譽的商業銀行了,其中的利益有多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德川幕府得到了這450萬銀元的收益會怎麼花?還不是要拿去搞先軍政治的?這樣一來,朱濟世又能向幕府銷售武器,從中再獲利一回。而且幕府有了一定的軍事實力之後,對外可以抵禦英美的入侵,對內可以壓制強藩倒幕。明治維新什麼的,大概是不會在這個時空出現了。
……
朱濟世和德川家慶共乘的馬車緩緩駛進了江戶城下町的街道,這是一條直通江戶城的大道,所以比較寬闊。街道兩旁都是低矮的兩層房屋,沿街一面都是鱗次櫛比的店鋪,非常繁華。
大概是因為傳說中的“明國聖人皇爺”到來,街道兩旁都擠滿了歡迎的人群,一律九十度彎腰鞠躬,所以朱濟世看到的是無數個背部。德川家的足輕拿著長槍在街道兩旁維持秩序,都是古人的打扮,和德川家康那會兒沒有什麼兩樣。護衛在馬車兩邊的就是“赤母衣眾”和“黑母衣眾”,這些人都是旗本身份,是將軍的親衛騎兵。穿著打扮極有意思,背後有一個大的離譜的“揹包”,就是所謂的“母衣”,也不知道有什麼用?看上去就像是揹著個大包袱一樣,非常搞笑。
將目光從搞笑的母衣眾身上收回,朱濟世接著忽悠德川家慶道“將軍閣下,相信您已經看過在下所著的《先軍開國論》了吧?”
“已經拜讀過了,極為佩服。”德川家慶說的是真心話。
朱濟世微笑著點點頭,道“那您對日本是否應該開國的問題,相比有些想法了吧?”
將軍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開國是大勢所趨。日本國上下其實早有共識,之前還死守著閉關鎖國的祖制,其實是擔心開國之後遭到西洋列強的侵略。現在有了朱濟世出版的那些介紹西洋各國虛實的書籍,還有《先軍開國論》這個理論做指導。日本國上下都知道應該先強軍,再安內,最後開國了。
而且,日本人還意識到,鎖國是用來防敵,而非防友,更非捆住自己的手腳。
“明公閣下,濟世行、滙豐行、南洋行、蘭芳行等四大洋行在江戶設立商館和濟世大學在江戶開設醫院之事,幕府可以答應。不過商館當中,不能有西洋人,只能有明人或日本人。”
家慶將軍斟酌一下,又道“另外,滙豐行還可以在大阪、京都、長崎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