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的一種態度,絕不咄咄逼人。
“steven先生,我部分同意您的觀點,”葉梓微微一笑:“作品的經典性的確需要時間來真正確認,這一點我認為您說得一點兒沒錯。但是我有一個疑問,想請steven先生為我解惑。”
“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維奇、布里頓這些作曲家去世只有十幾年的時間,他們創作的作品最長也不過流傳了二三十年而已,但是古典樂壇卻早已在他們生前就已經將他們的作品奉為了經典,這……又是使用了什麼樣的標準來進行檢驗和確認的呢?”
“這……”steven一時語塞。
葉梓所說的事情他無法否認,這是事實。這幾位現代作曲家都是在75年、76年左右先後去世的,但是他們的作品很早就被古典樂壇當成了經典,或者說……捧為了經典。在這個圈子裡呆了十幾年下來,對於古典樂壇的很多事情steven心裡都很清楚,葉梓剛才提到的這幾位作曲家的作品當中究竟有哪一些能夠當得起“經典”這個標籤,又有哪一些僅僅只是濫竽充數,他心裡同樣非常清楚。
但是……對外而言,這些作曲家都是大師,他們的作品基本上也全都是經典——古典樂壇需要這樣的現代作曲大師和現代經典作品。這樣的事實讓steven無法跟葉梓對辯下去,他怕葉梓會忍不住把這一切都在電視機前收看節目的觀眾面前說出來。
這樣,是會出大事情的!
(未完待續。)
第八百八十四章 請注意是classical,不是classic(下)
對於steven的語塞葉梓並沒有過多關心,顧自說了下去。
“古典樂壇的‘經典’真的是非常多,作曲家的作品是經典,演奏家的某一次演奏是經典,指揮家的指揮當然更是經典中的經典,經典一詞幾乎充斥了古典樂壇的方方面面。作曲家在世的時候作品就已經成為經典的比比皆是,拉赫瑪尼諾夫是這樣,肖斯塔科維奇是這樣,柯達伊和布里頓也都是這樣。可是……steven先生卻剛剛提示我,一部作品是否能夠成為經典,只有時間才是最好的檢驗標準。”
“呵呵,好一個時間才是最好的檢驗標準啊!”
葉梓盯著steven所說的這一點緊追了下去,讓steven聽得心神不寧。不過好在……葉梓並沒有更深的繼續挖掘,而是到此為止,轉向了另一個方面。
“但是換到另一方面,這個時間的標準就執行得非常嚴格了。”
“舉個例子吧,比這些作曲家去世更早一點的louis/armstrong(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著名爵士樂手、歌手,1971年去世)創作的那些爵士樂作品在古典音樂界看來什麼都不是,我猜就連爵士樂本身應該都放不進古典音樂界的眼簾,因為爵士樂發展至今也不過短短百年而已,時間還沒能把這些作品變成經典。但是實際上呢?從20年代。開始louis/armstrong的這些作品在大眾心裡就是經典的代名詞,時至今日仍然傳唱不已。”
“再舉個例子吧,華夏申城的黎景光先生在30、40年代創作的那些歌曲,比如《夜來香》、《香格里拉》等等流傳至今也已經半個世紀了,在大眾心裡這些都是絕對無可置疑的經典作品,可是……古典音樂界會認可黎先生的作品是跟古典音樂作品一樣的經典嗎?”
“絕不可能!因為對於古典音樂界來說,經典與否大眾說了不算,steven先生剛才真是一語道破了真相啊!更何況在古典音樂界看來,流行音樂……那又算什麼東西?能跟高貴高雅高檔次的古典音樂相提並論嗎?”
葉梓的嘴角露出一絲明顯的嘲諷。
“這就是高人一等獨步樂壇的古典音樂界!”
並不停頓,葉梓一口氣往下說道。
“現在的古典音樂界真是非常奇怪,在古典音樂界看來古典音樂似乎就是獨立於任何一個音樂種類、自成天地的一小塊方舟,絲毫不用理會外界的風雨變換,一門心思維護著自己的高貴地位。似乎這樣做了,古典音樂就真的變成高貴高雅高檔次的classic/music了。但是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古典音樂距離真正的普羅大眾越來越遠,那這樣的所謂經典又有什麼意義呢?”
“更何況古典音樂無論是從廣義上來說還是從狹義上來說,都只能定義為流傳很久的嚴肅音樂或者傳統音樂,並不能等同於古典音樂界自認為的classic/music。諸位老師,這並不是我的定義,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