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同樣很簡單,他們對大明和同胞沒感情。
那麼,在庚子國變的時候,攻打清軍的聯軍中,最賣力的是不是洋人,而是來自威海衛的華勇營,而華勇營的構成則是山東的農民。為什麼同為中國人,清軍不堪一擊,華勇營的戰鬥力則連洋人都感到驚駭呢?
因為他們在英國人那裡,不但拿到了足額的軍餉,同時還受到在同胞那裡無法得到的尊重。這些威海衛農民,往往能被清廷的地保、衙役bī的走投無路,而當他們參加了華勇營之後,卻得到了和英軍同等的待遇和尊重,不會有人剋扣他們的軍餉,不會有人剝奪他們的戰功。於是,同為中國人的華勇營,殺起清軍來,比任何一支洋兵更有動力。”
那麼,清廷的國防費用真的少嗎?在一九一一年,也就是辛亥革命的那一年,清廷的軍費開支佔政fǔ財政的比例,達到了駭人聽聞的百分之四十五,也就是說,政fǔ收入的一半投入了軍費開支。
可是,如此巨大的財政投入比例,辛辛苦苦練就的新軍,卻成為了清廷的催命鬼!想當初,偌大的蕪湖,數千新軍和巡防營守禦,每年消耗清廷稅收數十萬兩,被我兩顆鹹鴨蛋就給拿下了!揚州就更不堪了,孫天生都督連鴨蛋都沒有,空手就把這天下財賦重地奪了!”
柴東亮兩顆鴨蛋奪蕪湖,幾乎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學生們發出一陣鬨笑,掌聲如雷鳴般的響起,久久不息。
蔡鍔看著身邊坐著的梁啟超,見老師的臉上總是掛著會心的微笑,他似乎也有所感悟。
掌聲停止之後,柴東亮繼續講道:“當政fǔ的威信盡失,當老百姓和政fǔ離心離德的時候,軍隊就是無用的廢物,清廷就是看不懂這一點,以為憑藉十幾萬受過新式訓練的軍隊,就能維持統治,可笑復可悲!他們總是忘記了一點,軍隊是由百姓的孩子組成的,軍人對百姓有種樸素的感情,百姓的苦難,軍人也會感同身受。”
蔡鍔頻頻點頭,清末新軍中反清的情緒之高,他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一捆捆的乾柴,只要一顆火星就能點燃。擦槍走火的武昌起義,發展為推翻清廷的燎原大火,不就是首先由各省新軍燒起來的嘛!
“我中華,自古就是大一統,又有儒家的華夷之辨,為什麼卻漢jiān頻出?這難道是我華夏文明的劣根我的看法依然很簡單!制度使然!大家都看到了,德意志崛起之迅速。德國地處中歐,四戰之地,周圍強敵林立,分裂內戰七百年,而統一立國不過數十年罷了。可是,在威廉一世和俾斯麥的引領下,普魯士一戰勝丹麥,再戰勝奧匈,三戰勝法蘭西,成為歐陸的霸主!
這又是為什麼?難道是德國人天生就如此嗎?非也,如果他們真是天生如此優秀,又如何七百年戰luàn不休,被鄰國欺凌?
德國崛起,同樣是制度的勝利!在歐美列強中,德國是最早推行免費教育的。當德國尚未統一,國家財政在破產邊緣的時候,普魯士就推廣了全面的免費教育,令每個日耳曼的孩子都可以接受教育。受過教育的孩子成為德國發展的強大動力,成為合格的工人和軍人。
與此同時,列強國家中,只有德國的企業是工廠主和工人共治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創造出管理委員會制度,讓工人可以和工廠主一起管理工廠,管理委員會負責協調工人和資本家的關係,工廠的發展道路,工人擁有發言權,他們自然會將自己視為企業的一份子,企業發展,工人也能享受到一部分的好處。工人和工廠主不再是你死我活的敵人,而成為了利益共同體,國內矛盾極大的緩解。”
蔡鍔和學生們聽的津津有味,中國人都知道德國工業和陸軍強大,但是至於怎麼強大起來的,卻都是瞎子摸象,清廷的滿洲親貴更是把皇族掌軍當作了德國崛起的關鍵,以至於搞出令天下人齒冷的皇族內閣。
柴東亮見大家都是若有所思的樣子,淡淡一笑:“這一套新鮮嗎?一點都不新鮮,大家都知道晉商吧?對,就是那些山西老摳,他們一文錢掰成兩半花是出名的!家財億萬,可是吃頓飯都不肯上兩道葷菜。”
眾人皆笑。
“可是,晉商的東家對掌櫃、跑街、乃至最底層的夥計可是大方的很!即使是夥計都有身股,好的年份一個夥計的身股分紅都能超過縣太爺的俸祿!在晉商中有個傳統,幾乎沒有夥計和掌櫃主動跳槽的,除非是被東家辭退,否則的話絕不會因為別家鋪子出的錢多就chōu身而去。
晉商曆數百年不倒,這身股制度是關鍵!企業能否發展,員工能否和東家一條心是關鍵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