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而且,在人物、情節和環境的描寫上,兩部小說居然有很多的類似,比方姚木蘭和薛寶釵、紅玉和黛玉、曾老爺和賈政、牛懷瑜和薛蟠、曾老祖母和賈母、李紈和曼娘、湘雲和黛雲等等,單不說在人物的塑造上,竟然連姓名都驚人的相似。還有就是居住環境的比較:王府花園,也就是後來被姚思安改名為“靜宜園”的大花園,不正是那恢弘的“大觀園”嗎?書中有很多細緻的描寫,比方稻香陣陣,亭臺水榭等等,都有種熟悉的味道。還有情節,比方中秋賞月吃螃蟹做對聯,比方眾人暢遊“靜宜園”……說到這裡,顯得有些羅嗦了。但是筆者只想說一點,若說是借鑑,那古今中外的人都不乏其行。但是隻要得當,寫出自己的風格來,這就是成功!林語堂這樣的大師,肯定比我們更能深諳此中道理!
西晉文學家左思在《詠史》裡寫道:“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意思是谷底長松,枝葉繁茂,鬱鬱蔥蔥,任何人都不能否認其偉岸身軀。然而山頂弱苗,儘管在幹、枝、葉方面都遠不及谷間巨松,卻因長於峰巔,位於巨松之上,遮住了欲射入谷底的陽光。我在想,端木搖就是那樣一棵青苗,雖然不能和林語堂那樣的文學大師相提並論,但是由於她自身的不懈努力,用汗水澆灌的文字同樣會放射出熠熠的光彩,同樣會在凌寒中一枝獨秀!
雖是言情小說,但是端木搖較好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描述,景物人事默默地襯托著人性之美。或在明月流光,或在宮錦垂幔,或在漫天落雪,或在薄寒劍刃……人性在虛與實、善與惡的無奈衝突和矛盾中漸漸水落石出,不能不說,整體的框架和佈局比較完整,帶有花草瀲月香氣的描述,把愛情帶到了一個更加虛無縹緲的月夜。既在朦朧中沉淪,又在昏暗中覺醒,那麼,整個一幅巨畫,就這樣蜿蜒曲折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讓人讀後,為之傾倒。
愛情是一片薄霧,既讓人迷醉,又讓人憧憬。想揭開那縈繞在暮靄晨曦中的那片薄霧,肝腸寸斷地追尋自己的宿命,也許就會付出鮮血和生命。但,那麼多人,還是義無返顧。還記得澳大利亞的《荊棘鳥》——那部泣血的愛情絕唱:“傳說中有一種鳥,一生只歌唱一次,為了唱出更美更動聽的歌聲,它把自己釘在最長最尖的荊棘上……”經歷了生死沉浮以後的端木情和流澈淨,方才體會出彼此擁有的彌足珍貴。這樣,本書就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端木搖一直在遺憾,說自己的情節不好,也有人為此進行了評論。在我看來,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因此有些遺憾或許更是美的。觀整篇文,文才斐然,工筆細膩,確實是一部佳作。情節上如西寧懷宇、唐抒陽、流澈瀟等人死而復生的情節彷彿重複多了些,但是仍然掩飾不住本文的悽婉和大氣,掩飾不住作者深厚的寫作功底。還有一點,就是精益求精,因為記得不知誰說過,文中契合了太多的元素,那麼一定要注意收放自如,一定要平穩過渡。現在是如此,將來也是如此。我相信,端木搖的文字之路會越來越寬廣。
端木搖、端木情,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會和“端木”家族有如此之緣?但是如我所知,端木搖五行應該屬“木”,兼山水二家之長。既有山石之剛,又有流水之柔,依山傍水,更為馥蒼翠鬱。有時,真的分不清誰是誰?無論如何,總是端木家族盛開的兩朵豔花……“情”的身上一定帶著“搖”的堅韌和希冀……
“雙燕雙飛,雙情想思。容色已改,故心不衰。”我想,這不僅僅是《兩朝皇后》的創作初衷,而是千千萬萬痴情男女的心……
更多精彩圖書盡在………逐浪原創文學 (//。zhulang。)
煙花慢 虞美人(1)
上部——煙花慢
在這空掉的城,我還懷念著誰?
******
“駕——駕——駕——”
冷風獵獵,從耳旁迅疾地呼嘯而過,一如利刃劃過,些微的疼。我使勁地抽著馬鞭,縱意馳騁,追趕著前面遙遙領先的表哥葉思涵。
此地已是京師洛都的近郊,再過一個時辰,便可到達洛都南門永定門。
越接近洛都,越是忐忑不安,然而,心底卻是期盼著儘快到達。那個溫潤如玉、才傾京華的白衫男子,那座錦繡華章、金碧輝煌的九重宮闕,便是我此行北上的目的。
前方的路旁似有一人一馬,白馬神駿,白袍挺立,於初春翠綠的林蔭之下,愈加奪人耳目。
滿目綠樹迅若疾電地飛掠而過,三月春風蕩起我的長髮,撩動我的裙裾、翻飛如蝶翅。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