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戈爾瞅了瞅貝當。又無可奈何的坐下了。
第二天。以貝當為的法國維希政府便對德國政府的提議作出了正式回覆。與會的德國代表好意提醒法國人。辜負德國元的好意可能會遭到可怕的懲罰。但賴戈爾明確表示。整個法國只有達爾朗一個人能夠調動海軍艦艇。任何過壓的措施都可能導致法國艦隊失去控制。(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6節更多。( )
鷹 第18章 關鍵棋子
沉沉夜幕下的地中海,微風徐徐、波瀾不驚,8月盛夏,白天的最高氣溫也有三十好幾度,但早晚都是非常涼爽的。在這樣的夜晚,不論是土倫的原有居民,還是駐紮在那裡的數萬法軍官兵,大都早早的進入了香甜的夢鄉。根據德法停戰協定,港口的防務由法國6海軍負責,近兩萬名法軍官兵以軍港周邊的一系列要塞和炮臺為依託,構築了能夠同時抵禦海上和6上進攻的堅固方向,但整個港口的防務尤其是每一艘艦艇的情況都在德意軍事代表的嚴密監視之下。此外,未經德意法三**官組成的協調小組批准,任何法國艦艇——哪怕是一艘十噸的巡邏艇,也不能開出土倫港!。
此時在海面外圍拱衛法國南部第一大軍港的,就只剩下德法停戰協定簽訂前6續部下的數千枚錨雷和沉底雷了,這些威力可觀的水雷理論上可以阻擋外來艦艇進入,但不要忘了還有水雷佈防圖這樣一個技術節點,若是有心者具備足夠的決心,還可以透過潛水員“摸”出一條安全的航道。
距離港口航道8、9海里處,撲通撲通的入水聲顯然比成年人躍入水中的動靜更大許多,一個個圓滾滾、黑乎乎而且長著觸角的大傢伙,正不斷從幾艘體形修長的艦艇上滾落下來。那些戴著深色鋼盔的水兵們,一面小心翼翼的布放水雷,一面還要密切關注著港口方向地動靜。法國人在港口部署了幾盞大功率的探照燈。但他們似乎只對近岸位置地海面感興趣,事實上。要用探照燈巡視較遠處的海面也是效率低下的,雷達才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警戒裝備,但對於內有外困中的法國來說,研或是從其他國家獲取雷達都是不現實地——在夾縫中苦苦掙扎的同時,維希法國的現有裝備正在以無可避免的度落後與交戰各國。唯有他們那支成型於3o年代中後期的艦隊,還對交戰雙方保持著巨大的吸引力……
地中海地另一端,扼黑海與外界唯一海上通道的達達尼爾海峽,氣候亦是無比的涼爽,不過在與伊斯坦布林隔海相望的伊茲米特港,無心睡眠的人卻還很多。在德土兩國達成秘密協定之後。批3名技術軍官、15o名專業船工以及他們的裝置便以最快的度經由穿越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地鐵路線運抵伊斯坦布林,再換船運到11o公里之外的伊茲米特港,這些專業人員連夜對依然懸掛著土耳其海軍戰旗的“亞沃士”號進行全面深入的檢修,結果與先前技術軍官們地判斷基本一致:儘管艦齡已經達到3o年,但看得出來,這艘戰列巡洋艦在土耳其官兵的養護下整體狀況良好,只有一部分裝置因為缺乏原配零部件而無法正常運轉。這讓原本還對土耳其軍人素質抱懷疑態度地人乖乖閉上了嘴巴——其實在上一場戰爭中。前來提供技戰術和裝備援助的德**官團,就對這些文化水平不高但頗為敬業地土耳其軍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不過,儘管“亞沃士”號看起來隨時可以出航作戰,但張海諾在徵求了隨行地德國海軍技術官員意見之後。還是決定在伊茲米特港對它進行為期三個星期的短期改裝,工程包括加裝德國海軍最新式的雷達探測系統、整修包括鍋爐和蒸汽輪機在內的整個動力系統。至於艦上目前的武器系統——11英寸主炮和5。9英寸副炮效能雖然有些落後。但改動起來是一項耗時很長的大工程,張海諾決定暫時不動。防空系統是土耳其海軍1937年重新配置的,遠端高炮使用舊帝國海軍的88毫米炮。中近程高射炮全部採用瑞典生產的4o毫米博福斯m32單管高炮,其效能相當優秀,不僅歐洲各國爭相訂購,還成為英聯邦國家艦艇的制式裝備,就連德國也利用原奧地利、挪威以及匈牙利獲得製造許可的工廠大量生產並裝備艦艇。
三天之後,又一輛專列載著12oo餘名德軍官兵開抵土耳其,其中有2oo多名從各主力艦隊抽調的現役官兵和近1oo名預備艦員,但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那43名曾在“戈本”號上服役的德國海軍官兵——為了儘快掌控“亞沃士”號並形成可靠戰鬥力,張海諾在方案獲得元批准後就已經開始在德國範圍內秘密找尋這艘戰列巡洋艦的舊艦員。
在1918年德國戰敗之前,共有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