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多名德軍官兵在威廉。祖雄海軍上將的帶領下服役於這艘戰列巡洋艦,如今老一輩的將領大都已經西去,當年的熱血青年也都步入了中年,他們中的許多人在戰爭結束後的海軍大裁減離開了德國海軍,其後漫長的二十年間還有不少人因為各種原因選擇離開,留下來的如今則在海軍中擔任各個級別的職務,軍銜最高的甚至已經成為海軍少將。
至今仍在海軍的人員顯然是最容易找到的,可若把這些軍官們統統抽調出來,誰來填補他們留下的空缺又成了一個大問題。因此,張海諾這次採取的策略是儘量不從海軍戰鬥一線和重要部門抽人、儘量不選年紀過56歲以及身體健康狀況欠佳的,經過這麼一番篩選,留給張海諾的可用之人就不是很多了。好在“亞沃士”號終究是一艘由德國本土船廠建造的戰艦,主要構造和裝置效能大部分都是德國海軍官兵們所熟知的,更何況如今的德國海軍是以德皇時代遺留的艦艇技術為基礎打造的!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是可以透過人們的努力完成的,有些則不然。三個星期的時間裡將一群算不上經驗豐富的海軍官兵磨合成為一艘大型艦艇的血肉靈魂是一件任何人都無法完成的任務,張海諾也不例外。對此,這位帝國海軍元帥深有自知之明,他從來沒有想過要讓“亞沃士”號——也就是即將回歸德國海軍中戰鬥序列的“戈本”號,在海面上和英國的戰艦來上一場硬碰硬的戰鬥。他的期望算不上高,但這群德軍官兵至少得利將這艘戰列巡洋艦開動起來並能夠正常航行,因為在此之前土耳其政府已經明確表示,土耳其海軍不會派一名官兵協助德國人操縱“亞沃士”號,更不會提供護航艦艇,一切都得靠德國人自己!
炎炎夏日下,艦艇整修工作熱火朝天的進行著,土耳其軍官和艦員並沒有立即撤走,而是像當初德國人向他們轉交這艘戰艦一樣,手把手的向前來接收的德國艦員們傳授裝置操控方面的技能——為此,德國駐土耳其使館還特意找來二十多個可靠的、能夠講土耳其語的德國人充當臨時翻譯。此外,土耳其海軍還派出為數過3ooo人的警戒部隊在“亞沃士”號停泊的碼頭附近設立完整的警戒線,以防破壞者潛入安全區域。
與此同時,從德國本土開來的專列也源源不斷的抵達土耳其,運來更多的維修人員、後備艦員以及相應的裝置。對於目前的德國海軍而言,人員和資金並不缺乏,困難的是尋找與“戈本”號這樣一艘老艦相適應的零部件。隨著越來越多與這艘戰列巡洋艦關聯的人員——當年參與設計建造的工程師、造船工人以及舊艦員被找到並送到伊茲米特港,一切都在朝著積極的方向展。在此期間,2o架幾乎嶄新的Bf…1o9e型戰鬥機以分裝的方式運抵土耳其並被重新組裝起來,隨之抵達的還有一批技術人員和飛行教官,1o輛幾天前剛剛出廠的IV型坦克不是被運往戰事激烈的蘇聯前線,而是不遠千里送到土耳其人手中,並很快噴塗上了土耳其6軍的標誌,價值2ooo萬帝國馬克的工業物資也在不斷運達途中,德國後勤部門的高效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土耳其政府的憂慮,儘管英美在獲知有關“亞沃士”號異動的訊息後想方設法的給土耳其人制造壓力,但土耳其政府使出了國際外交上最常用也最讓對方無奈的“拖”字訣。
又急又惱的英國人,不斷調動調兵遣將試圖弄清楚那艘停泊在伊茲米特港的土耳其戰列巡洋艦的具體情況,由於派駐土耳其的諜報人員只能從外圍弄到一些粗略的、方向性的情報,他們甚至考慮用潛艇和艦載機進行偵察、破壞,然而伊茲米特港的地理位置實在過於保險,任何外部的攻擊都必須穿過大片的土耳其領土,抑或是穿過著名的達達尼爾海峽和瑪爾瑪拉海,至於俄國人,現在已經完全沒有心情和能力再去考慮土耳其方面的問題了——在德軍南方叢集的猛烈攻擊下,整個烏克蘭連同黑海沿海區域都有落入納粹鐵蹄的危險!
在這樣的情況下,從北非基地出的德國偵察機,現以亞歷山大港為基地的英國艦艇活動頻繁。儘管德國大型艦艇的活躍使得大西洋局勢愈的嚴峻,但英國政府仍然頂住重壓在地中海保留了一批頗有戰鬥力的艦艇。隨著戰列艦“羅德尼”號、航空母艦“光榮”號以及若干巡洋艦和驅逐艦相繼離開亞歷山大港,英國人醞釀一次大行動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6章節更多,( )
鷹 第19章 封鎖。封鎖
在獲悉英國地中海艦隊的異動之後,張海諾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同時,他也清醒的看到土耳其高層仍處於一種不安的搖擺之中。為了儘快擺脫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