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部分(1 / 4)

小說:辛亥大英雄 作者:花旗

成為全國僅次於江南的第二大私營造船企業,還與江南攜手一起佔據了全國造船業的半壁江山。

廉價優質的英法資產和好像怎麼填也填不滿的戰爭市場,讓許多一夜暴富的商人和工廠主都希望永遠打下去。但願望終究是願望,歐戰即將結束是不爭的事實,商人們還在拼命擴充產能,是因為他們訊息來源相對滯後,或者說是看準了歐洲重建還有兩三年的機會,但對有遠見的政治家來說,是時候為戰後多考慮了。

歐戰是機遇性的,甚至是中國唯一可能的翻身機會!短短四年國家財政就上了幾個臺階。根據最近的統計資料,僅今年上半年財政稅收就高達12億,全年突破25億非常輕鬆。而這僅僅是財政稅收,國家掌握的企業需山利潤並未計算在內。按照張文景和徐秀鈞的估算,如果算上這些,今年中央政府的收入將至少達到30億元。這個數字還是在土地增值稅、土地保有稅和工商增值稅未全面開徵的情況下取得的,前兩者需要等明年1月開始,而後者則因為不想太早從工商抽血,以便讓商人儘可能多累積原始資本,所以按計劃要到20年才開實行。當然。俄國收益還沒有統計出來,不過因為運回來的大部分都是工業裝置,除一些民用可以投入市場外,大部分都要用於國家鋼鐵、金屬加工等行業使用。所以看似巨大實則沒多少能直接轉化為錢。

別看財政增長勢頭迅猛,隱患其實已經開始,比如輕工業爆發全依賴外部市場,等明年英法美重新角逐世界後,必定會遭到國際廉價商品的衝擊,而內需增長又因為土地改革才開始沒跟上這輪工商腳步。而另一個大問題,也是楊秋召集大家開會的原因。

軍隊數量!

加入協約後。民國依靠英法出錢出裝備分兩批總計建設了35個步兵師,加上其它一些獨立部隊、後勤配套等等實際增加85萬。而開戰前民國就擁有正規軍28個師,4個獨立旅、36個國民警衛旅,再加海空實際總兵力接近100萬。兩年來,英法提供的軍費大約養活了110萬軍隊,所以政府才能大量投資於基礎建設和工商業,甚至還有餘款去市場買土地解決建設公租田。但隨著戰爭結束,這部分人都要逐漸回來。按照每人每月20民元的最低軍餉標準,每月光軍餉支出就需要4000萬,一年就是4。8億!這還僅僅是軍餉。吃喝裝備、基地建設等等都不包括在內。按照楊秋的計算,如果繼續維持那國家每年至少要支出10億才勉強夠!

這還僅僅是勉強!

別看這個數字對持續增長的財政不算很大比例,但由於欠賬太多,軍隊建設不僅僅是爆裝備那麼簡單,基地、後勤、運輸、人員培訓等等所耗資金都是天文數字,光說西北開始修建的三座要塞,如果算錢的話就要耗資6億左右,而這還沒算為其配套的鐵路、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

身處二十世紀初弱肉強勢的國際環境中,楊秋不是不知道軍隊數量的重要性,何況還有日本和俄國兩大惡鄰。但他更知道一件事。那就是笨鳥必須先飛!海軍要擴編,空軍也馬上要獨立,而且戰後歐美陸軍都將進入摩托化和機械化時代,作為一支缺乏雄厚家底的國家軍隊,就必須先飛起來,決不能在這輪軍事變革中落後。否則付出的將是數萬甚至數十萬的生命。既然回來,他就不想輸在起跑線上,即使規模無法和世界水平相比,也至少要確保擁有核心作戰力量,所以才借鎮海號下水的機會,召集高階軍官開會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第一次坐飛機的感覺被蔡鍔帶入了會議室,但滿臉興奮的他還沒和大家說說滋味,就被薩老爺子狠狠瞪了幾眼。老爺子想戰列艦都快想瘋了,好不容易逮到機會要說服楊秋,被他突然打斷哪還有什麼好臉色。

蔡鍔被瞪得莫名其妙,步入會議室才發現今天這個會好像很不同,沒有那種刻板教條的氣氛,來人也都是清一色軍方要員,不僅蔡濟民和蔣方震來了,何熙這位半退休的老國防軍軍官也來了,國民警衛隊安國樑和範良山也在座,姜泰、王光雄幾位西南出生的將領互相聊天,連剛從東線撤回來還在假期中的石小樓和吳佩孚也從家裡趕來。

“都找地方坐吧。”楊秋招招手讓他大家坐下,還特意讓蔡鍔做到身邊說道:“今天不是正式會議,一來嘛這幾年大家東奔西走難得見面,趁此機會聚一聚。二來有幾件事我也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相信你們已經知道,歐洲那邊很可能與今年底結束,所以有些事我們這些人要提前作安排。”楊秋隨意的靠在椅背上,捧著茶杯目光掃過眾人:“你們的想法我知道,我也知道這麼大的國土和疆域需要多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