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部分(3 / 4)

小說:辛亥大英雄 作者:花旗

這些事薩鎮冰以前一直不知道,所以等看完後猛然一拍大腿,嘆道:“哎!老夫還是看輕了總統。想當年在英國留學時就一直聽先生說國家戰略,可惜年少懵懂,渾然不知這四個字是何用意。年歲長了雖能看清些,卻總感覺霧裡看花,今日這封信。。。。。。讓老夫終於明白這四個字的道理了。”

張孝準是整個事件中少數知曉全域性的人之一,雖然楊秋從未說過要實現什麼樣的戰略目標,但從白銀危機拉住猶太集團開始,如同九連環般的精妙佈局讓他和所有知曉內幕的人嘖嘖稱讚,能將戰略手段玩到這種地步的,全世界恐怕都找不出幾人。所以聽到薩鎮冰的感概,也說道:“是啊,總統的心思恐怕不單單是國富民強那麼簡單,從這些事可看出,他。。。。。。恐怕是要奠定我族百年不朽之基業。”

薩鎮冰點點頭,拿起火柴將信函燒燬後腰骨一挺:“閏農回去轉告總統,為我國興盛,薩某定當不負所托。”張孝準為人不愛拖泥帶水,見他答應立刻起身告辭。這種幹練作風讓薩鎮冰頗為滿意,讓薩本棟代他送客。

薩本棟是薩家這代子弟中最有才華的,留美期間在數學、物理和電子方面都表現出很高造詣。不僅曾在斯坦福大學讀書,畢業後還進入美國西屋公司任工程師數年,所以也在這次大召回的名單中。但因為楊秋出訪在外他們這些人一直都在家暫時休息。等送走張孝準後,他回到小院見到薩鎮冰一個人發呆,問道:“爺爺,可是有心事?”

薩鎮冰身為家主,對年青一代格外看重,只要符合條件就會想盡辦法將他們送到國外去讀書,而且從不動用國家公派生名額。用他的話說,公派留學名額本就稀少,應該留給那些家庭不富裕的學生,薩家不應該增加國家負擔。他的這種表率讓很多海軍和官員都放棄了挪用公派生名額,傳為一時佳話。

薩鎮冰很器重薩本棟,以前有什麼事都不會瞞他。可這次事關重大,他不敢有絲毫倦怠,連忙擺擺手表示沒事。

薩本棟見狀也只好先退出去,但才走兩步就被喚住。

“我聽說過幾天你就要去chongqing了?”

薩本棟點點頭:“後天啟程。此次入川是奉總統召喚,聽說光我們福建就有兩千餘,全國加起來恐怕不下兩萬。孫兒去的是chongqing集團下面的聯想公司,至於具體做什麼要到了那邊才知道。”

“做什麼都不打緊,打緊的是既然要做就要做出名堂,莫要丟了我薩家的臉面。”薩鎮冰雖然不知道楊秋為何向四川集中那麼多技術人才,但透過剛才的信他已經徹底信服,所以才特意關照。最後還不無羨慕的嘆了口氣:“年輕真好啊。。。。。。你們這代人真算是趕上好年景了,還有一位好總統。老了,老了。。。。。。。”

聲音到最後越來越低,薩本棟抬頭看去,不知何時薩鎮冰已經抱著茶壺坐在藤椅上,靜靜不動若有所思。

兩天後薩本棟和兩千多福建籍技術專家登上了前往四川的專列,就在他離開後不久,薩鎮冰也在一個清晨悄悄登上前往基隆的輪船,然後從那裡轉道前往日本。(未完待續)

第664章 旅途上的驚喜

漢口火車站內,嶄新的總統專列靜靜停靠在月臺上。?快來吧;。!從車站北面湧入的寒風裹著豆大的雨滴,打在玻璃窗上嗦嗦的聲響。

薩家爺孫兩代先後出發後不久,楊秋也啟程入川。顧維鈞、宋子清和貝祖貽三人則從天津啟程前往利雅得參加沙特建國典禮,石小樓回南坎繼續去弄亞洲獨立運動訓練營,閻錫山忙著私有化收尾,為明年的建設掃清最後障礙。楊秋回來才剛熱鬧幾天,偌大的北京城內又只剩下王正廷帶著幾位內閣部長留守。

車廂內,陪同楊秋一起入川的嶽鵬站在窗前,望著如同利劍般看不到頭鐵路線若有所思。

經過近20年不間斷改造和擴建,民國鐵路網已經從辛亥年間的9400公里向20萬公里大關邁進。以車輪下的京漢線為例,如今這條大動脈向南已經能直達廣西武勝關,向北可以連線廟街,而且全線都實現了雙向通車。這還僅僅是一條線,最早的西南鐵路網已經轉向枝葉階段,東北鐵路網和中原鐵路網都在加速建設,江南鐵路網和西北鐵路網也逐步成型。由詹天佑提出被譽為曠世工程的環中國鐵路更是已經修好百分之六十,連其中最關鍵的成昆段都開始測繪。至於被稱為北方橫線的齊齊哈爾貫穿蒙古高原,入新疆直達阿拉木圖的鐵路也已經出現在交通部的圖紙上,只等資金到位就能施工。甚至從喀什到西藏橫穿帕米爾高原的這段天塹,都有人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