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居然還剩了三百多,不由得吃了一驚。
後來才發現,原來和寧覺得在付了傢俱錢後,與其買笨重華貴的自鳴鐘和金雕玉琢的座鐘,不如買個簡單的鍍金座鐘划算,而懷錶之類的,想必貝子府有,不必再另買了,所以寫信給京裡,改了單子。那時氏已在京中,剛好收到榮大奶奶大劉氏送來給淑寧添箱的一塊銀懷錶,便允了。後來霍買辦幫付了玉繡盆景的錢,所以也省了下來。結果當初的八千兩,扣掉和寧的辛苦錢,居然還有剩餘。
淑寧問起霍買辦為什麼要幫付盆景的錢,氏卻笑道:“他好處多著呢,這點子錢算什麼。”原來張保與氏牽線搭橋,讓晉保與霍買辦達成了協議,將男爵府名下位於琉璃廠的一處極好的鋪面以六千五百兩的價格賣給了後者。然後張保又寫信給興保,引薦了霍家的珍寶軒。如今霍買辦不但得了好鋪面,有了安穩做生意的後盾,還能搭上內務府,以後金山銀山數之不盡。對於張保一家自然就大方了。
他還另送了一盒子珠玉寶石來,都是中等以上的好東西。可惜淑寧的首飾都已置辦好了,與母親商量過後,只拿其中三成做了墜角或備用地零碎,充作陪嫁,一成給了大房,一成給真珍,剩下的全由氏緊緊收好,留著以後用。
大房那邊得了幾千兩現銀。雖是公中的,卻大大緩解了銀根緊張的窘況。李氏掌握財政大權,並沒有因此大手大腳,所以這筆錢足夠用很久了。她們妯娌都得了珠寶,自然是高興的。就連那拉氏,也因為想到一但四貝勒封王,自己女兒要當側福晉,這些珠寶就可以拿去鑲頭面,心裡也極歡喜。從此對三房極和氣親近起來,甚至還讓媳婦大方一下,送了個盆景給淑寧陪嫁。
四福晉玉敏、五福晉媛寧、七福晉魏莞、康親王府上的絮絮,還有芳寧、二房、四房、他他拉氏、家那邊都有送首飾來添箱,氏又把大定小定時收的東西都加進去,讓淑寧的陪嫁更豐富了。
拒馬河那處莊子,今年收了一輪小麥一輪豆子。倒還不錯。淑寧又叫人將沙地改成西瓜地,部分貧瘠的地面挖池塘種上荷花蓮藕,又種了許多果樹,真正地農田只剩十頃半。那幾間屋子,經她重新設計。改成了一處三進小院。田產的收益與改造的成本相抵,剛好持平。
淑寧算起總賬,不算原本已有的東西,因省了盆景、鐘錶方面的支出,傢俱和衣料衣服首飾的錢,加上京裡打的傢俱,置辦的各式用品、瓷器、脂粉,總共只花了一萬六。如果算上自己主導的開源計劃所得地利潤,家裡實際上只花了不到一萬兩。淑寧暗暗鬆口氣。總算沒給家人帶來太大負擔,而且幾處產業都能長久收益,想必家裡父母兄弟侄兒們以後都會有富足的日子。
陪嫁的丫環僕役,也都挑好了。素馨冬青以外。又添了檀香、菊香兩個小丫頭,還有牛小四兩口子、素馨的叔叔週五福一家、堂兄周昌一家、王寅一家。總共四房人,其中周昌家的和王寅家的,都是月嫂。這一年多里先後侍候了幾位孕婦產婦,可算經驗豐富。淑寧這才明白了母親的用意,雖然不好意思,心下卻很感動。
婚禮前十日,內務府派了教引嬤嬤來指導婚禮時地禮儀規矩及禁忌事宜。淑寧在輕鬆了兩年後,又過了幾天拘束日子。最痛苦的,是嬤嬤們指出她的耳洞不合規矩,要加刺幾個。原來滿族貴女,本就應該每耳穿三個耳洞。淑寧不知,氏以前提議時,見女兒怕痛,也沒強求;崔嬤嬤老眼昏花,居然沒留意到;選秀時條件放鬆了些,也有好幾個秀女是隻穿兩個耳洞的,所以沒人說什麼。但現在要嫁進王府了,不能再混過去。
怪不得絮絮、媛寧、玉敏、嘉慧與魏莞都是穿六個耳洞呢。
那幾個嬤嬤穿耳洞的功夫還算不錯。她們早得了好些人地提點,所以對淑寧一家還算客氣。內務府的大婚禮服也很快做好送來了,淑寧有些遺憾地收起自己做的那套大紅繡花旗袍,預備以後當吉服穿。
所有陪嫁的妝奩都一一齊備,氏帶著淑寧、真珍,外加小劉氏與二,五個人親自動手,將小件的東西一一裝箱,大件的都由長福帶人裝好。結果後來發現首飾裝了四十多盒,若算上其他東西,一定會超過一百二十八抬的,要是落了二房的臉面,倒不好了。於是氏大手一揮:“小件的擠一擠。”於是一個一盒地項圈變成兩到四個一盒,墜角與零碎的珠寶放在一個匣子裡,鐲子耳墜按質地分放,擠成一堆,首飾總共裝成了三十六盒。再讓脂粉與梳洗傢什夥兒擠一擠,又節省了一抬。傢俱那邊大小几案套著裝,兩柄如意都放在一起,字畫卷起來裝盒。最後加上陪嫁丫環僕役的行李,剛好整整一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