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再也沒有機會進入政事堂,成為宰執。因為他們根本不具備駕馭帝國的能力,把國家交給他們,實在是太危險了。
王寧安看到的問題,其實說穿了就是一體兩面,隨著工商業發展,大量人員進入城市,會給城市帶來就業壓力,環境汙染,治安變差,甚至瘟疫威脅等等……而同時,鄉村的勞動力、資源、金錢被抽走,也會造成鄉村衰敗,農民生活困難。
這兩種情況,都帶來一個結果,就是因為人員流動,而帶來的動盪不安,使得社會治理成本增加。
想通這些,或許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有些先賢渴望小國寡民,而儒家又提倡安土重遷,並非沒有道理。
只是這些方式都太消極了,並不可取。
王寧安開出的藥方是擴大朝廷的官吏數目,增加士兵和差役,尤其是在農村,要維護治安,嚴厲清繳各種亂七八糟的力量,同時加強教育,增設學堂,給農村百姓出人頭地的機會。
在城市中,也要加強管理,還要給工人保障,避免因為失業而造成的動亂。
當然了,就像前面說的,王寧安開的藥方也不是完美無缺,因為這樣做,就會增加開支,形成巨大的財政負擔。
大宋能承受得主嗎?
或許能,或許不能!
不過王寧安可不想賭,此時的大宋,既強大,又脆弱……所以,必須拿出兩隻手,一支當然是開疆拓土,佔有更多的資源,填補財政虧空。
另一隻手,則是要發展金融市場,忽悠各國購買大宋的債券,投資大宋,利用他們的錢,來養活大宋龐大的官僚體系,和眾多的兵馬。
……看起來是是不是有點眼熟,王寧安也是突然察覺,老天爺啊,大宋這是要成為黴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