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楊沁芳使個眼色,讓她也上前見禮,楊沁芳會意,上前盈盈施一禮,“參見楚王殿下!”
楊元慶呵呵一笑,躬身回禮道:“原來長公主也到了,真是令人欣慰,這下我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楊沁芳倒想起一事,又微微一笑問:“我聽說丹陽也在太原,這是真的嗎?”
楊元慶點了點頭,“丹陽公主目前住在臣的府中,由臣妻照顧她。”
楊倓臉色微微一變,丹陽公主怎麼能住在楊元慶府中,這禮儀上似乎有點不太合適,蕭後卻老於世故,不等楊倓質疑,便笑眯眯說:“丹陽年幼不更事,能得到楚王庇護,那是她的福氣,哀家感激不盡。”
楊元慶也不再多解釋,立刻命幾輛馬車上前,請她們上了馬車,等蕭後坐定了,他才慢慢走上前,站在車窗前對蕭後拱手道:“請太后先在河陽城內休息幾日,再乘船去太原,太后行宮臣已安排好,望太后放寬心,有臣在,沒有任何人再能傷害到太后。”
蕭後深深注視著楊元慶,柔聲說:“哀家過去對楚王曾有無禮之處,望殿下多多寬容,不要放在心上。”
楊元慶也淡淡一笑,“太后言重,過去的事情臣已經不記得了,只希望將來太后能善待於臣,以安享晚年。”
楊元慶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過去的事情大家都不要再提,只希望以後雙方合作愉快,如果蕭後配合得好,那麼可以保她安享晚年,否則。。。。。
兩人目光一觸,皆心知肚明,兩人都微微笑了起來,蕭後點點頭,“楚王之恩,哀家銘記了。”
她放下車簾,馬車啟動,向河陽縣城而去,楊元慶一直望著馬車走遠,這才回頭走到等候多時的魏使房玄藻面前,拱手笑眯眯道:“房先生一路辛苦了,楊某已期待多時!”
。。。。。。。
第二十三章 世充求救
大帳內,楊元慶正在聽取河內郡長史楊意的稟報,楊意也是隋朝宗室,深知自己該效忠誰,他躬身道:“太后對行宮的各種條件很滿意,已經安住下來,沒有任何意見,很感謝殿下的安排。”
楊元慶點了點,在他印象中,蕭後為人刻薄,心胸比較狹窄,但在遭遇大難後,性子便開始變化了,居然連一個縣令都很客氣,足見她的轉變,這倒是一個聰明的女人,這樣的女人以後好打交道。
“長孫怎麼樣?”楊元慶又問道。
“長孫很沉默,顯得情緒很低沉,至始至終一言不發,下官和他說話也不理睬,太后還斥責他無禮。”
楊倓的情緒低沉在楊元慶的意料之中,也可以理解,他是長孫,肩上擔負的責任要比其他人都大得多,但願他能認清形勢,不要做出愚蠢之事。
這時楊意又道:“太后讓我轉告殿下,她想和殿下好好談一談。”
楊元慶笑了笑,“這些天安排行宮,辛苦你了,你若見再到太后,就說這幾天隋軍即將發動洛陽戰役,我很很忙,有時間我會專門去覲見太后,向她請安。”
“下官明白了,下官告辭!”
“去吧!”
楊意告辭而去,楊元慶又沉思了片刻,他坐回自己的位子,隨手拿起李密的結盟協議,他已經和房玄藻談過了,雙方基本上達成了共識。
不過這個所謂的同盟也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李密拒絕了和隋軍共擊唐軍的要求,他也拒絕了隋軍不進軍中原的要求,雙方都回避了實質性的問題,應該說這只是一種禮節性的同盟協議。
但這種禮節性的同盟也很有必要,至少雙方結束了敵對狀態,很多事情大家可以坐下來談,雙方從剛性對抗變成了柔性對抗,無論對隋對魏都有好處,很多時候。坐下來談也能解決問題,戰爭畢竟只是一種外交的延續。
比如隋軍佔領東郡,如果沒有這種同盟協定,雙方極可能會爆發一次戰役,但有了這種同盟協議,楊元慶就能給李密一個面子,找個藉口,比如救濟災民。防禦竇建德等等。實質上還是隋軍佔領了東郡,但李密也可以對將士們交代,這就是一種默契。
就像唐魏之間也簽署了同盟協議。所以唐軍就能以對付隋軍為藉口,明目張膽出兵潁川郡,他們真正目的。卻是要佔領中原。
楊元慶又仔細看了一遍這些條款,其中最後一條,是隋軍不得支援江都陳稜,這個條款有點滑稽,有點掩耳盜鈴,它等於就是暗示了魏軍要奪取江都,就不知李密和李淵的協議中有沒有這一款?
這時,帳外有親兵稟報,“啟稟總管。巡哨在河邊發現了一艘船,船上人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