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戰功,在軍功爵沒有崩壞之前,大漢帝國六十年如一日保持強盛和緊密。
未央宮天祿閣,它是大漢帝國皇家圖書館,存放著昔年太祖高皇帝從咸陽宮中抄來的先秦典籍幾十萬策,珍貴的典籍幸而逃過殘暴的項羽引火焚燒,只可惜這部分典籍只佔據咸陽書庫的十分之一,還有更多國之珍寶在那場咸陽大火中付之一炬。
那場大火也是三代以降最恐怖的文化毀滅事件,文化滅絕者要比坑殺幾十萬秦人更加發指,哪怕頂著殘暴之名的秦始皇也沒有焚燬這些珍貴的典籍,項羽的殘忍和野蠻一再重新整理作為楚人的道德下限。
“命太中大夫曹時撰寫《泰一經》全文上奏未央!”
曹時手中的狼毫筆懸停片刻,旋即隨著筆尖轉動落下一行行字跡,早已熟練掌握篆隸技巧他決定挑戰前所未有的新隸,紙面上出現的新字型讓人眼前一亮。
侍中桑弘羊傳完諭令並沒有離開,眼睛一瞬不瞬的盯著運筆流轉間的新奇的字型,新字型結字工整精細,類似古篆隸中斂而四面拓張的形態,方稜形的字形波挑分明,筆致古樸神韻超絕。
《泰一經》是曹時的心血之作,並非一時興起胡謅的經文,為了雕琢經文的字斟句酌煞費苦心,昨日經文一出不同凡響,為他書寫數萬字的完整經文留下足夠空間。
一神教的精髓在於懲惡揚善死後昇天,這對於經歷過知識風暴洗禮的人而言不算難題,儘可能的弘揚神的正義力量,引導著信眾們做一個誠實善良勇敢正直的人。
數萬言的卷書用了整整一個下午才完稿,經過反覆確認沒有錯別字,沒有疏漏的破綻才滿意的交給桑弘羊。
揉著發酸的手腕,曹時又吩咐道:“告訴太子殿下,鉛活字印刷術的實驗非常成功,我的建議是首版印刷品應當選擇《泰一經》刊印,弘揚泰一神傳道四方對天子與太子都是莫大的功德。”
“喏!”桑弘羊小心翼翼捧起經文,如同對待無比重要的稀世珍寶似的急匆匆走出去。
曹時忽然輕聲笑起來:“你們要挑戰我?好吧,放馬過來吧!竇家,竇太后,館陶長公主,你們感覺到心底裡的畏懼了嗎?你們害怕嗎?”
——
泰一是正神,五方帝君是次級神靈,商人把帝嚳抬進五帝又抬為正神可謂是煞費苦心。
第81章 儒生的難堪
“趙盾弒君,此其復見何?親弒君者趙穿也。親弒君者趙穿,則曷為加之趙盾?不討賊也。”
公羊壽搖頭晃腦的講解《公羊春秋》,座下七百三十多人是來到京師幾個月招來的門徒,才幾個月就聚集起七百多名天資好受過基礎教育的弟子,讓他對京師的感官頓時提升好幾個檔次,不愧是天下腹心人才彙集之地,只在一隅之地就招來如此多好學生,他在齊地治學三十多年也句三千弟子而已。
這些新嫡子個個神情專注,不時的捧著白紙低頭記錄,時而露出欣然滿足的表情,那是獲得知識後的滿足感,他很喜歡教育人才時的感覺,自己發一問弟子沉思良久而不可得,他才會輕描淡寫的給出答案,《公羊春秋》是以史之微言闡述春秋大義,在他看來這是堂皇正道。
原本他在齊國開壇設講門徒數千,再傳弟子多的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早已名滿天下的人是沒有必要從齊國遠道而來進入京師,朝堂上爭鬥激烈京師裡險象環生,這是儒生們從大秦吸取到的教訓,所以許多大儒都喜歡躲在家鄉開壇設講,很少有人樂意去長安冒著殺頭的危險拼功名。
奈何孔家人的面子不能不給,攸關儒家氣運升降的大事也由不得他怠慢。
這一講非常精彩,待一堂課講完了許久,弟子們依然沉浸在其中無法自拔,他的好友胡毋生也在另一處講壇在講著《公羊春秋》,兩人同為齊國臨淄人,兒時為同伴求學於伏生得授《詩三百》、《尚書》而成為儒生,出師至今三十年已成為齊國著名的名儒。
“只可惜董仲舒沒有來,否則我公羊學派就可以佔據京師的半壁江山了。”公羊壽對現在的狀態也算滿意,孔安國所屬的魯儒一系敗退,王臧、趙綰為首的儒生被斥出朝堂,餘下的儒生根本不值一提,再要動就只有請魯儒的首領申培公出山了。
申培公在儒家集團的備份極高,不僅是魯儒學派的實際控制者,更是繼伏生身故以來儒家的名義首領,而齊儒則沒有統一的首領,而是由公羊壽、胡毋生、轅固生三個年歲相仿的儒生共同組成的學術聯盟。
雙方傳承不同經典側重方向不同,曾經在漢文帝時期於齊魯之間往來激變爭鬥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