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他廣植黨羽,大明內相畢竟不是白當的啊……”
經過秦堪這番分析,李二渾身冒出了冷汗,這下他是真急了。
“沒想到此事背後竟如此兇險,侯爺,您快想想辦法,否則咱們就危險了!”
秦堪嘆道:“辦法不是沒有,但不可行,我擔心我脫身以後你們這些從南京跟隨我的老手下被劉瑾加害,否則我就想個法子把我岳父弄死,然後上疏請求回鄉丁憂……”
…………
…………
秦堪的猜測沒錯,華昶被滅滿門一事很快在京師傳揚開來。
這是真正的謠言滿天飛,京師的大街小巷閒漢潑皮甚多,整日聚在一起便滔滔不絕說起京師王公權貴和大臣們家中的八卦軼聞,華昶被滅滿門一事如此震撼,有心人又在背後煽風點火,這件事以瘟疫般的速度迅速傳播開來。
秦侯爺為了給好友謀求功名,不惜顛倒黑白,不惜殺當年檢舉者華昶,更不惜殺華昶全家滿門,只為取得重審科考弊案的優勢……
一直順風順水的秦堪,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
ps:還有一更。。。(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六章 劉氏兄弟
輿論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前世那些挎著相機攢著話筒到處跑的記者之所以被稱為“無冕之王”,就是因為這類人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他們手中掌握著輿論,掌握著能救人或能殺人的利器,善惡皆在他們的一念間。
跟明朝文官相同的是,記者們通常也是一副替天行道的正義表情,揭露真相也好,愚弄民眾也好,表情總歸不會變的。
秦堪這次陷入了輿論的汪洋大海,在這個誰聲音大誰便是真理的年代,他辯無可辯。
殺華昶滿門的謠言首先在京師市井裡傳播,坊間無論閒漢還是百姓,皆說得有聲有色,仿若親眼所見一般。
謠言其實是很可笑的謠言,有識之人稍微推敲一番便可推翻,然而事實上並沒人去推敲。
除了有心人在背後作祟這個原因之外,說到底,秦堪自己也有不乾淨的歷史,當初殺東廠番子一殺便是好幾千,殺得眼不眨氣不喘,後來殺西廠番子,那晚聲勢震天,火光沖天,秦侯爺照樣眼不眨氣不喘,這就給京師百姓們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秦侯爺就是一尊殺人不眨眼的凶神,再結合華昶被滅滿門的事實,非常符合秦侯爺雞犬不留的行事風格,幾件事一串連起來,若說秦侯爺是無辜的,誰信?
謠言在京師市井坊間傳播了好幾日,不出意料的,果然傳到了朝堂上,傳到了權貴和大臣們的耳中。有人放出謠言其實就是為了這個目的,這個目的達到了。
於是,這幾日早朝時,雖然大臣們沒提起這件事,但大家看秦堪的目光分明有了變化。
大明的言官有“風聞奏事”之權,所謂風聞奏事,就是不論自己在哪裡聽說了什麼事,只要跟民情和官場風紀有關的,皆可上奏都察院或內閣。
華昶被滅滿門一案如此震撼,在坊間傳得如此沸沸揚揚。奇怪的是。言官們竟在金殿上不發一語,沉默無言。
接連幾日皆是如此,秦堪的心越來越沉,言官們不說這件事並不代表大家眼睛瞎了。耳朵聾了。相反。這件事已被他們深深記住,他們在等,等一個可以置他於死地的時機。等一個徹底爆發的誘因。
一張陰謀織成的大網,鋪天蓋地朝秦堪撲來,無可躲避。
而秦堪親手編織的陰謀,卻仍在日夜兼程趕往甘肅寧夏……
無聲無息間,秦堪和劉瑾已形成了不死不休的絕局中,京師朝堂裡氣氛徒然變冷,冷凝中殺機四射,瀰漫盈殿。
大家都在等一個機會,一個一招致敵於死地的機會。
******************************************************************
唐子禾也在算計,也在等機會。
她並不知道京師發生了那麼多的大事,更不知道秦堪即將陷入四面楚歌,她只知道眼前的劉氏兄弟很難應付。
劉氏兄弟自然姓劉,老大叫劉寵,老二叫劉宸,霸州文安縣人,曾經當過響馬盜,所謂“響馬盜”,從東漢末年便得其名,即在馬兒的脖子上掛上鈴鐺,奔跑起來叮噹作響,官兵旅人聞之色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