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瑾倒了。霸州平了。少了劉瑾的掣肘。秦堪要做的事情很多,他要開始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理想。
一封急信發往遼東,秦堪請遼東副總兵葉近泉幫忙。撥出一部分將士採伐遼東巨木,巨木運往天津打造海船。
海船分很多類,秦堪要打造的不僅僅是運輸貨物的商船,更多的是能夠用來戰鬥的戰艦,當初鄭和下西洋時留下的造船圖紙以及航海資料被劉大夏一把火燒乾淨了,現在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做起,招募民間僅存的造船工匠便是重中之重。
自鄭和七下西洋以後,朝廷下了禁海令,片舢不得下海,曾經輝煌一時的寶船福船工藝便從此失傳,禁了海,水軍自然更無用處,於是也被裁撤了。數千里長的海境線由於沒有大明水軍的保護,此消彼長之下,倭寇便猖狂起來,經常乘船來大明燒殺擄掠,時人畏之如虎。
當然,這也跟日本如今的戰局有關,如今日本正處於戰亂時期,日本皇室的權力被完全架空,眾多諸侯混戰一團,許多戰敗的日本武士和浪人不得不離土遠遁,這些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殺才們又沒人肯收留他們,於是只好佔據某個島嶼打劫來往商船為生。
很不可理解啊,活不下去有什麼關係呢,他們還可以去死啊……
解決這些倭寇很麻煩,這些倭寇來去如風,行蹤詭秘,領著大軍東征西剿顯然作用不大,只會被人牽著鼻子走,若欲永久而快速地解決倭寇麻煩,打造一支屬於大明的精銳水軍,將大明的海岸線經營得密不透風才是治本之法,終大明一朝近三百年,倭寇問題一直沒得到解決,就是因為朝廷下不了狠心,大臣們由於自己的私心,始終不肯撥出銀子打造水軍。
秦堪當然也沒那麼多銀子,他要做的只是一個開頭。
萬事開頭難,只要有人帶了頭,後面的事情便很容易了,秦堪相信這個世上真正清醒的人並不止他一人,哪怕真的只有他一個人醒著,秦堪也會用自己的方式喚醒更多沉睡著的人。
發往遼東的不僅僅是急信,還有五百少年兵,這些少年兵在京外農莊裡識字讀書學兵法,每日辛苦操練,體魄和智慧都已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他們唯一缺少的,便是真正血與火的淬鍊。
或許這些可愛的少年們在遼東戰場上會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是秦堪不得不狠下心。
他們是他的希望,是他改變這個世界的種子,不是每顆種子都能長成參天大樹,優勝劣汰是大自然無情的法則,改變世界終歸需要代價的。
城外親自送五百少年兵上路,秦堪回到家時心情很不好。
剛跨進家門,卻見一名小宦官雙手捧著聖旨恭敬在前堂等著他,見秦侯爺回府,小宦官顛顛兒便湊了上來。
“有聖旨,山陰侯秦堪接旨——”小宦官扯著尖嗓子道。
秦堪楞了一下,撩袍便跪。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煌煌天朝,聖仁廣運,應天承業,天覆地載……”
秦堪垂頭跪在地上,聽著小宦官抑揚頓挫地念著晦澀難懂的聖旨,心中卻疑惑萬分。
自己昨天才從宮裡出來,今日便來了聖旨,而且聖旨是明黃絲絹所寫,足可見這道旨意多麼的正式,朱厚照又想幹什麼?
直到最後小宦官念完,秦堪猛然抬起頭,怔怔地看著小宦官。
他聽明白了聖旨的內容,朱厚照居然二話不說直接將他封為世襲罔替的國公,爵號為“寧國公”。
秦堪呆住了,彷彿被九天神雷劈了一記似的。
良久,秦堪起身急切問道:“這道聖旨是陛下個人的意思?”
小宦官堆起笑臉道:“正是,陛下著司禮監擬了旨,蓋上寶印,遣奴婢來您府上宣旨……”
“旨意可經過了內閣和通政司?”
“不曾經過,陛下只叫司禮監擬好旨後發出來,內閣和通政司並不知曉……”
秦堪臉色刷地變青了:“這個……”
用極大的忍耐力終於將“昏君”兩個字逼回了肚裡。(未完待續。。)
第五百六十七章 我必取之
秦堪沒想到朱厚照竟如此執拗,明知大臣們強烈反對晉他的爵位,朱厚照仍一意孤行發下聖旨,而且是單方面發下聖旨,根本沒經過內閣和通政司。
大明自仁宣以後臣權漸重,君權很大程度上被限制,永樂皇帝獨創內閣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