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3 / 4)

小說:大唐 明月 作者:京文

音漸歇,再未響起。好些人這才如夢初醒,性急些的便看向張懷寂,“如此絕妙音律參軍可否請那琴師再彈一曲?”

蘇南瑾正坐在張懷寂的身邊,忍不住也道,“正是,蘇某到西疆這些年,琵琶早聽得厭了,如此清音雅曲,卻是難得一聞,府上竟還有此等琴師”

張懷寂呵呵一笑,擺手道,“罷了罷了,大夥兒不必再問,今日咱們原是沾了家母的光,來,喝酒”說著揮了揮手,因適才敬酒而停下的女伎們頓時又彈起了歡快的樂曲,此前那清幽時分越發顯然有如恍然一夢。

蘇南瑾心頭納悶,卻見好些人都露出了心領神會的笑容,有人慨嘆的仰頭喝下了杯中酒,“原來今日我等還有這等造化,正當浮一大白”

他忍不住去看盧青巖,卻見盧青巖正轉頭與身邊的張縣尉低聲說話,不一會兒轉過頭來,向自己點了點頭,又意味深長瞟了張懷寂一眼,笑容頗有些微妙。

蘇南瑾心裡頓時一動,張懷寂說是“沾了家母的光”,又有人說是“造化”,顯見彈琴的不是琴師,而是西州的高門女眷,還是芳名遠播的官家女子……想到盧青巖先前的一番囑咐,他轉頭看著張懷寂嘆了口氣,“南瑾離開長安多年,今日聆得如此雅音,倒是勾起了一片思鄉之意,家母年高,拙荊多病,家中只一個小女,身子又弱,都是來不得這邊的,平日也罷了,每逢佳節,都是形影相弔,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如參軍般同享這般的天倫之樂了”

張懷寂心頭一跳,也嘆息了一聲,“公子不避艱險,跟隨在大都護左右,已是最大的孝道,我等在座之人,哪個心裡對公子不是佩服得緊……”

兩人越說越是投機,不時笑著互敬一杯,沒過片刻,已論了序齒,稱呼也改成了“張兄”和“子玉”。

坐在另一張食案上的王君孟不動聲色站了起來,尋到幾個素日相厚的親友喝了兩杯酒,往回走時順便又拍了拍正在招呼客人喝酒的張家大郎,低聲笑道,“你姑姑的琴越發彈得好了”

大郎撇了撇了嘴,“還不是祖父祖母面子大,上回我和妹妹求她彈琴,她還道是莫要在她面前提琴字,提起她心裡就翻騰得難受,沒想到今日倒是肯彈了”

王君孟一怔,突然想起了麴崇裕跟自己說過的那番言語,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見大郎詫異的看著自己,忙掩飾的舉了舉杯,“如此,倒是越發難得了,你也該多喝兩杯,多喝兩杯”

一片推杯換盞的歡笑聲中,轉圈罰酒的酒胡,抽籤行酒的酒令都被端了上來,院子裡越發熱鬧。王君孟剛剛喝下了一杯罰酒,抬頭時卻見張懷寂和蘇南瑾不知何時已悄然離席,他笑著向身旁的人擺手,“稍等片刻,我去去就回。”一位張氏子弟立時走了過來,“我陪明府過去”

王君孟暗道一聲晦氣,只得與他同去了一回,回席時卻依然不見張懷寂與蘇南瑾的人影。他轉頭看了看剛才傳過琴聲的那堵牆,暗自嘆了口氣。回到案前坐下時,卻見那個放在銅盤之中、漆成金髮碧眼的胡人木偶好轉了幾圈,停下時手指恰恰又指著了自己,不由捶案叫道,“今日這酒胡竟是跟某過不去了”舉座頓時轟然笑了起來。

高牆的另一邊,一條幽深的夾道彷彿徹底隔開了兩方天地,小小的側院裡一片安靜,張敏娘端端正正的垂眸跪坐在席褥上,半晌才輕聲道,“公子想要的橫笛,的確是有的,只是要略等上兩日才能得。”

她慢慢抬起眸子,對面的男子正目不轉睛的看著他,目光不同於麴玉郎滿是防備的銳利,也不同於裴長史洞察一切般的平靜,而是帶著毫不掩飾的驚豔與熱切。張敏孃的睫毛輕輕一顫,彷彿受驚的蝴蝶斂住了雙翅,垂首欠身行了一禮,“公子若是沒有別的吩咐,奴告退了。”

緩緩起身、退後一步、轉身離去,她分明能感覺道,那兩道目光依然牢牢的黏在她的背後,直到門簾落下,才隔住了那炙熱的注視,娜娜也跟著閃進了房門,拍了拍胸口,低聲笑道,“這位蘇公子的眼睛彷彿會吃人”

張敏娘怔怔的站在那裡,眼睛裡沒有一點歡悅,嘴角卻慢慢的揚了起來。

第95章各取所需一夜鉅變

第95章各取所需一夜鉅變

娜娜看著張敏孃的臉色,不由怔了一下,只覺得背後有些發寒,沉默了好一會兒才低聲道,“娘子勞累半日了,要不要喝口水潤潤?”

張敏娘看了看簾外,緩緩點頭,“好。”

西州的秋夜已是頗有涼意,張敏娘慢慢的喝著手中的那杯清水,彷彿是在品著世上最美味的佳釀,沒多久,溫熱的瓷杯便在她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