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讓富人們趨之若鶩,當然,這個前提是,在這個地區,不能有第二個二道販子競爭。
身為二道販子的傳統世家,大食商賈顯然精通這個道理,他們抬價起來毫不手軟,作為屹立數百年的超級帝國,這些在這個富足帝國羽翼下的世家商賈們,顯然財力雄厚。
最後一份絲綢,價格已經炒到了二十四萬,這個價格,想想都讓人咋舌,那佛朗機的貴族劉達在猶豫,不斷和身邊的人低聲討論,最後恨恨的瞪了一個得意洋洋的大食商賈一眼,放棄了絲綢的爭端。
十份絲綢,若是全部交易完成,價格將會超過紋銀兩百三十萬兩,而從海路安撫使司進貨的價格,不過是十二萬兩紋銀而已,輕輕鬆鬆,賺取了二十倍的利潤,當然,這些絲綢運到其他各藩,價格怕還要暴增一倍。
徐謙此刻心裡已經舒暢到了極點,他本來以為,五倍的價格已經高於預期,可是不曾想到,利差居然到了如此地步,其實他哪裡想到,若非是如此高的利潤,從前那麼多大明朝的走私商人,誰敢冒著全家死光的風險,將絲綢運出海去。
從前的時候,走私商人倒賣的絲綢不過賺取五倍、十倍的利差,可現如今不同了,現如今是海路安撫使司徹底壟斷,徹底壟斷就意味著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相比起這些三道販子、四道販子們來說,海路安撫使司才是真正的壟斷機關,比之後世的東印度公司,更加暴利。
原因其他也很簡單,東印度公司尚且還有競爭,有英國東印度公司和荷蘭、法國東印度公司的競爭,香料並非只是控制在一家手裡,可是絲綢和瓷器,除了海路安撫使司,天下再沒有第二個貨源。
當然,需求旺盛也是一方面,海貿的興起,導致整個世界開始出現新富階層,與此同時,一些傳統的皇族、王室、貴族階層用度也是驚人,才會產生如此暴利。
………………………………………………………………………………………………………………
第一章送到,求月票。(未完待續。。)
第五百五十一章:強買強賣
一夜過去,絲綢、瓷器、茶葉三樣,統統兜售完畢,獲利三百四十萬兩紋銀。
這三樣自然是大頭,其他的一些商品,倒也不急於兜售,大番商們在這一次競價之中,自然是心滿意足,可是對中小番商們來說,不啻是滅頂之災,大家千里迢迢趕來,一方面是倒賣貨物,可是貨物倒賣之後,難道空手而返?
商賈追求的永遠是利益,現在許多番商,不得不開始另謀出路了。
好在汪直已經宣佈,明日即要開始收購番商的貨物,這又讓所有人留了心,只是現在,已是接近三更,大家草草睡了一覺。
緊接著,又是一個新的買賣開始了。
這幾天對番商們來說都是折騰,折騰的大家頭暈腦脹,可是這時候,任何人都得強打精神,應對海路安撫使司,海路安撫使司已經張貼了清單,將所有要收購的商品俱都張貼出來,比如香料,比如犀角,各色各樣的商品,統一收購,只是價錢嘛,卻只能算是很一般。
很一般的意思就是比起以往來,這個價格只有以往的一半。
於是乎,商賈們頓時炸開了鍋,真是豈有此理,瓷器、絲綢的價格暴漲,可是自己帶來的各種西貝貨卻是暴跌,這分明是強買強賣,分明就是欺負人。
沒錯,就是強買強賣,身為一個壟斷巨頭,若是不去強買強賣,那麼還壟斷個屁,不如去開善堂算了。
問題就在於。那些犀角、香料、牛皮、虎皮等商品,往往都有兩個銷售點。一個是歐洲,一個就是大明。歐洲雖說價錢也高,可是卻都被佛朗機人和大食人把持,再者,從南洋來大明,和從南洋去歐羅巴,且不說航程,單說遭遇風暴的機會可是不少,畢竟是要橫渡印度洋,還要繞過非洲。風險極大。
一面是風險大、收益大,一面是風險明顯小的多,收益也少了許多,到底如何抉擇,自然是這些商賈們的事。
身為壟斷巨頭,這一點覺悟還是有的,你不願意賣,那就不要賣,大宗的交易。只要是在亞洲,想要出貨,就只能找海路安撫使司。
眾人痛罵的同時,卻也是沒有法子。倒是倭國這邊,特產不多,刀具顯然現在也不在海路安撫使司的進口之列。倒是倭國女人不少,這些坑爹的商賈和大名勾結一起。大肆的收購俘虜的女眷,在江戶。販賣人口已經成為了產業,而如今,這些傢伙千里迢迢趕來,倒是有一批人口,想要和人貿易。
不過無論是賣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