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4 / 4)

才漸漸瞭解,原來主持施藥濟民是一場功勞政績,跟官員的績效考評有關係,雖然說,每逢盛夏時季,疾疫流行,地方官員施藥濟民似乎是一種慣例,但慣例之所為是慣例,也就是說朝廷本身並沒有要求官員這麼行事。

古代升官降職,除去皇帝與當權大臣的主觀好惡之外,講究的無非是功過兩字。有功必升,有過必降,最理想的時候,肯定是這樣,當然現實往往很不理想。總是存在各種客觀因素的阻撓,不過。按照正常情況來說,這是官場的鐵律,得到天下百官的擁護。

接著問題就來了。怎麼證明一個官員有功呢,特別是地方官員,不在皇帝大臣們的眼皮底下,總不能偏聽偏信吧,這個時候,各地監司、御史、通政司、採風史的功能體現出來了,同時朝廷也開始制訂一套嚴密的官員升遷標準出來。

一般來說。地方官員的職責,無非是治理地方、教化百姓、徵稅納賦、督促繼役、勸農、訕獄、驛遞、水利、倉庫,等等,如果能能將以上事宜辦得妥妥當當。井然有序,只能說得上是稱職,未必有功。以這次杭州旱災為例,各級官員努力賑災濟民,這只是他們的職責做好了只是奉公職守。做不好就是失職,沒有功勞可言,所以有些官員才會表現得很平淡,沒有絲毫的熱情。

在本應要做事情的基本上,做得更加突出,得到眾人的一致讚揚,這才是所謂的功勞。問題在於,這個,定義,界限十分模糊,就像這次范仲淹平息糧價。穩定民心。自然是場功勞,但未必能得到眾人的一致讚揚,因為那些奸商肯定恨得咬牙切齒,不用指望他們說好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