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善可謂是加足了馬力,連續幾日奮戰不休。日以繼夜地到士伸富商家中拜訪。找他們商談借款事宜。
不是張元善為了證明自己工作努力,所以特意挑選夜晚前去拜訪,主要是白天時候,富仲們似乎很忙碌。十有**不在家中,偶爾碰到在家的,正好趕上人家要出遠門。
無奈之下,張元善只能改為晚上拜訪,問題在於,士伸們的夜生活也非常的豐富。徹夜不歸是常有的事情。而且經常與大禹治水一般,逢家門而不入,這可不是胡說,起碼張元善可是見到好多次了。
州衙之內,范仲淹皺眉沉吟。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壓迫力,張元善待立堂下。有幾分惴惴不安,並不是他故意懈怠,而是知難而退,如果只是一兩個士仲還好辦,或威逼或利誘,非常容易達到目的,然而,幾日下來,眾多士仲的行動居煞如此一致,顯然是已經通了風,有了
。
只是小小的縣令,張元善還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把王朝的統治根基。士大夫及地主階層都得罪透去。唯有借前來向范仲淹述職的機會,彙報工作進展之餘,據實表明自己的難處,尋求支援。
“那些人好不曉事理。”近兩日。王安石時常前來拜訪,與范仲淹暢談時弊,探討貸谷與農的策略,而張元善言及的事情與之有關,所以他也沒有迴避,聞言頓時勃然大怒。痛斥罵道:“舍些卜利便能為百姓謀福,為朝廷分憂,卻無動於衷,簡直就是,”
顧及范仲淹在旁,法意風度。王安石最終沒有罵出口,怒氣衝衝道:“其心可誅。
此時的王安石,才三十歲而已。未經官場沉浮,青年氣盛,抱負不凡。對此情況自然痛恨不已。
望著王安石,范仲淹不動聲色,你是在尋思對策,其實心中卻暗暗感嘆,與自己當年是多麼的相似。覺得世間一切,不是黑的便是白的。然而要想成為宰執之臣,卻要有雍容大度,必須從全方位考慮事情。黑、白之外,還有千萬種色彩。
不過范仲淹卻沒有告訴王安石,因為沒有與之相應的經歷,就是聽別人說了,自己也不會理解,當年的范仲淹也是經過幾起幾落之後,在名相王曾的提醒下,才明白此理。完成了一次偉大蛻變,從
悠悠回思當年往事,良久,范仲淹回過神來,望了眼底下,眾人還眼巴巴的等待他的決斷呢,不由自嘲而笑,果真是年紀大了,總喜歡回憶。
“陽春三月,氣溫適宜,正合出郊遊宴。”范仲淹淡聲道:“張知縣。以老夫名頭,邀請城中各位士伸商賈,於明日赴寶林山觀景遊聚。”
須臾,訊息傳遍杭州城,一些不知時事計程車子到是很興奮,期待,不過本該會有幾分惶恐計程車仲卻顯得十分淡定,接到請束之後,紛紛表示定然赴約前去。
寶林山,位於杭州城外,其名不顯,但是山上有座飛來峰,卻是聞名天下,相傳是從山東琅琊郡飛來。又名靈鷲峰,峰上有許多奇幻多變的洞壑,常年老樹古藤,盤根錯節,巖骨暴露,峰稜如削,是欣賞奇山怪石的好去處。
不僅如此,寶林山中還有許多名寺,有隋朝古剎法鏡寺,往西南行。又有比法鏡寺晚兩年修建的法淨寺和五代吳越始建的法喜寺,此外。還有大名鼎鼎的靈隱寺,那可是遊人香客必會前往之地。
行走在山間,真可謂是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秀麗絕倫。怪石嵯峨,古樹繁茂,加上天氣風和日麗,慢步其中,登高望遠,令人心曠神怡。
清晨,在一幫文人士子,鄉伸商賈的簇擁下,范仲淹一行浩浩蕩蕩。由杭州城北門出發,直奔寶林山而去,期間隊伍不斷擴大,有許多聞訊趕來,或許途中偶遇的。紛紛加入當中去。
來到山下,已有一群和尚在此等候,卻是各大寺院的迎客僧且不說范仲淹與各寺觀的方丈主持交好。就是為了爭香火油錢,擴大寺院知名度,他們也得乖乖跑來,不然一大批權貴信徒讓對手拉走了,以後不要說西北風了,恐怕連灰塵也不見一粒。
想到這裡,一群或肥頭大耳。笑容可掬,或骨瘦精奇,紅光滿面的知客僧紛紛對視一眼,火花四濺。才瞄見范仲淹一行身影,便急步迎了去,一臉燦爛祥和的笑容,熱情洋溢的表示自己是受了方丈主持之託。前來迎接各位貴客,望請移步前往……
到底是沉浸於此道的專業人才,就是為了搶客拉生意,也顯得那麼婉轉,使人如沐春風,進退有度。不至於表現太過盛情,讓人反感。
以上純屬楚質腹誹,沒有信仰的傢伙是不會明白信眾們的心理,見到高僧大德盛情相邀,待會說不定能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