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近距離會面,不少人心中激動興奮,幸好還有幾分清醒,知道做主的不是自己,紛紛看向范仲淹。
該怎麼走,途經何條路線,還真不好取捨,如果真是前來遊山玩水。無論是曲折迂迴,還是重複再走,都不是問題,可是如今重責在身,卻是不能耽誤。
“我等要前往龍泓洞觀拜靈鷲塔。煩勞諸位回去請問一聲,若是哪位高僧有暇,不妨移駕同去,好讓我等請教佛理。”到底是范仲淹。自然不會為區區小事而感到為難。一句話解決問題。
飛來峰龍泓洞口的靈鷲塔,相傳東晉咸和初年,印度和尚慧理雲遊到此,看到這座嗷絢石山,認為很像印度靈鷲峰,便在這裡建寺立塔,算是寶林山寺塔之源,去那裡參拜,不僅旁人悄願,就是各寺方丈也見怪不得。
知客僧聞言,紛紛返回通報,而眾人卻沿著蒼松古木蜿蜒而上,很快來到龍泓洞前,立見洞口處有座明塔,用石塊砌成,六面六層,殊為罕見,全塔由下至上逐級收分,結構樸實無華,別具一格。
在塔前禮拜片玄,真有幾位高僧來到,與眾人見禮,侃侃而談,述說佛理典故。
范仲淹顯得非常有耐心,並不著急與士仲商談正事,反到是饒有興趣的在高僧們的陪同下,仔細觀賞佛塔,彌陀、觀音造像,偶爾與幾個,文人笑言幾句,溫言勸勉一些後輩士子勤學上進,或者乾脆向眾人述說自己對佛學、儒家經籍的理解。
不知不覺便到了中午時分,在山上走了將近兩個時辰,就是體力再好,也難免有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