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朝中的外戚使相張堯佐,若是沒有絲毫能力,他能坐穩這個位置?”
王夫人出身名門,怪不得總是流露出倨傲之意來,楚質心中尋思,卻見張方平輕蔑一笑,繼續評價道:“還有就是,貪圖安逸,連出守府州的經歷也沒有,不知民間疾苦。如何能居於廟堂之上。”
楚質連連點頭,宰相必起於州郡。這是歷朝歷代革王的用人主張,古人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可是連小鮮也沒烹過的人,皇帝又怎能放心讓他治大國呢,這些年來楚洛都待在京城為官,資歷是足夠了,卻沒有再進一步,原因就是在此。
“民間疾苦,不是從書籍,或者聽別人述說就能瞭解清楚的。
”張方平侃侃而談:“就是貴為天子的官家,也時常去宮圃御田勞作。體驗百姓艱辛。”
“此外,身為官員還須,行遣熟嫻演算法精明,曉解儒書通習條法,語言辯利字畫端正。”興致來了。張方平也顧不上諷刺楚洛,而是認真進行教導楚質:“以上幾訣,全部精通固然最好,最基本也要略通,還有御下之時,要注意恩威並重
認真聆聽之餘,楚質臉上卻有幾分遲疑,這些話卻是不陌生,老師何涉小叔楚潛都有說過,然而張方平所說的,卻缺少了一些內容。
這樣說吧,張方平讓楚質牢記的。都是對官員才能的要求,只要認真領會實行,成為一方能吏倒也不難。但是卻缺少對官員行止方面的約束記誡,這就是所謂的才與德之別,難道就不怕自己貪汙枉法是相信自己,還是”
對比張方平上任以來的言行舉止,楚質不得不往這方面聯想,要知道上任之初,無論是何涉,還是楚潛,甚至范仲淹,提得最多的就是為官要清廉謙讓,勤謹慎默,篤實循良,不犯髒濫,彷彿每個官員都應該是個君子。
當然,楚質也明白,范仲淹看重的是德,張方平重視的是才,不過兩人也有相同之處,就是關注百姓民生,不管張方平如何厭惡范仲淹。卻沒有胡亂改動他留下的政施,就是青苗法令,也是往對百姓有利的方向變更。(未完待續)
( )
第三百九十二章笑話
認色如水。州衙後院擺起了酒宴,認了門親事,兩人心申下枷,航籌交錯之間,不禁有了幾分醉意。談古論今之餘,楚質聽得最多的還是張方平對於楚洛的怨憤,還有對於惠夫人的思念,使得楚質一度懷疑。這位新認的舅父,是不是有嚴重的戀妹情結。
期間,也向楚質瞭解杭州近年的情況,聽說杭州才過旱災荒年而已。張方平皺眉感嘆百姓苦難之餘,卻出乎意料的,對於范仲淹實施的以工代賑方法讚賞不已,覺得這是了不起的創舉。
“想那範希文生平最反對奢侈之風。尤惡土木之費,可當杭州發生嚴重災荒之際。他卻冒著被劾之風險,力倡興工造作,真是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張平方笑道:“反正我可沒有這膽識,就是明知道如此施行的好處。出於種種顧慮,多半是嘆息放棄,所以對他的作為,我不得不說句佩服。”
奇了,人前人後的表現怎麼截然相反,楚質心中迷惑,忍不住輕聲問道:“舅父,既然如此,那你為何還要
“為何要事事與之針鋒相對口”張方平似笑非笑道:“想必在你們眼中,我這位新任知州定是心胸狹窄之輩吧。”
“沒有。
”楚質違心說道,哪怕沒有親戚關係,也堅決不敢直言相告。“以後撒謊的時候,千萬不要與你孃親一樣,目光飄飛,容易讓人瞧出破綻來。”張方平悄然提醒。懷念微笑了下,淡聲說道:“若是在其他地方,我自然不是如此,但是來到杭州,特別是接任範希文之職。如此作為,卻是最佳之舉,你可明白其意?”
似乎隱約明白過來,但是還有些糊塗。楚質微微搖頭:“似懂非懂。”
“很好,你再想想,範希文為人如卑”張方平微笑說道,慢慢弓導。心中滿意,就怕這個,外甥苦讀聖賢書,反把腦子讀呆了,如今看來顯然沒有。
“正直,清廉,高尚,胸襟廣博,無私”楚質脫口再出,都是溢美讚詞。
“如此完美無缺,說是聖人也不為過吧。”張方平笑著,突然嘆道:“如此完人,在他底下聽差,可覺得辛苦?”
稍微細想,壓力好大,楚質老實承認道:“有點兒。”
“連你們都是如此,這樣說來。城中士伸怕更是苦不堪言。”張方平說道,一臉的肯定。
楚質輕微點頭,也不用詢問張方平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以范仲淹的性格,在哪為官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