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1 / 4)

由於土司作亂常常有時服時叛的特點,所以,就應該在長治久安這方面下功夫。

根據歷史經驗,賈珉最後歸納出了兩條措施。

這兩條措施,是以前都沒有過的,或者有,也是一種不自覺的行動,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更沒有廣泛推行。

第一條措施,就是將原有的土司們遷移。把他們從原來的地盤上,遷移到遠離原屬地的內地去。在內地給予他們土地和房屋重新安置。

這樣就可以把他們與自己原來的本土勢力徹底割裂開來。離開了他們世代統治的勢力範圍,沒有了原來的資源和人脈,他們想再作亂,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了。

沒有了這些本土勢力的干擾和掣肘,流官們就可以按照朝廷的律令,進行統治了。

第二條措施,就是建立城池。這一條措施,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建立軍事中心和要塞,二是建設城市。

前者以前就有,這一回,要以後者為中心。

有了城市,就有了市場,不僅可以發展商品經濟,更主要的是,可以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土司的原屬民有了新的就業機會,就是有了新的生活門路,可以解除跟土司的人身依附關係,成了自由民。

沒有土司,他們也可以生活下去,甚至生活的更好,土司再想召集他們作亂,就很難了。

無論是解決什麼問題,終究還是要解決人的問題。

第一條措施,是針對土司的,第二條措施,則是針對土司原有的屬民的。雙管齊下,才有可能實現長治久安。

這兩項措施,以前沒有實行過,賈珉提了出來,絕對是有新意了。在吸引眼球上,可以達到目的了。

但是,光有措施還不行,還得看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如果可行,成本多大?能不能承擔得起?

把土司遷移,完全是可行的,也不用花多少錢。

建設城市雖然需要花錢,但是不一定就要朝廷花錢。可以引進商業資本進行開發,逐漸建設城市,在可行性上,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考生答題的時候,元亨天子和幾個人,就不時地在考席間走著,看看考生答卷的情況。

多數的時候,元亨天子只是略略一看。有時候微微點頭,有時候微微搖頭,有時候無聲嘆息。

在看到賈珉的卷子時,元亨天子停下了。

賈珉感覺到有人在自己身後長時間地停留,就知道來人一定是在看自己的卷子。

此時他已經處於結尾狀態,於是,就假做不知,專心答卷。

答完卷,就反覆檢查。等到剩下六七個人的時候,賈珉交卷了。

第0217章 傳臚截殺(五)

考生交卷後的第一個程式,就是糊名。即用一張紙,把考生的姓名、籍貫等個人資訊遮蓋起來,目的就是不讓後面程式的人,知道這是誰的試卷。

然後試卷會交給書手謄寫,為的就是不讓閱卷的考官知道試卷是誰的筆跡。目的都是為了防止在閱卷時,考官根據這些資訊知道是誰的卷子,影響打分的公正性。

所以,考官閱卷時,看到的並不是考生在考場答的那個原試卷。等到閱卷完畢,排出了名次之後,才開啟原來的試卷跟謄寫的試卷對比。這個時候,考官才知道這個卷子是誰的了。

試卷謄寫完畢已經是子時了,但是,因為明天要把閱卷結果呈報給皇上,所以,考官們就得連夜閱卷。

閱卷分為兩級,第一級是六個考官進行初閱,分出一二三等來。然後提交給最終考官。

最終考官由大學士和兵部尚書等人組成,一共六人。這六人,都是大德王朝的頂級人物,不僅位高權重,而且學識淵博。其中忠順親王、兵部尚書李源、大學士季明鑾、九門提督劉長風都是這六人當中的人物。

默寫題和策題,答案都是固定的。只要把內容答全了,剩下的就看句讀,書寫規範、錯別字等了。這些指標都比較明確,所以很容易判斷。

關鍵的問題就在於最後的一道論題上了。

大部分的試卷,論題答得都比較中規中矩。論點基本上不超過目前已知的答案。有的甚至連答上的要點,也沒有答全。

畢竟這是武舉考生,也都沒有經歷過朝廷的具體實務,象土司作亂這種實務性很強的題目,達不到一定的論述高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些見多識廣的考官們,也沒指望會有什麼出色的答卷出來。所以,閱卷進行的就有些沉悶,有的人甚至有些昏昏欲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