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抵達宣府,總共只花了十二天。
這個成績,不僅讓孫應元、周遇吉和陳奎相當滿意,就連楊嗣昌接報之後,也大喜過望,對著李紹翼道:“高起潛知兵,並非虛名,看中的將領,果然非庸人,甚善甚善……”
李紹翼臉上並無絲毫喜悅之色,嘆道:“哎,只可惜孫應元和周遇吉都出自京營……”
楊嗣昌笑道:“曹化淳掌控著京營自然不假,高起潛想從曹化淳口中奪食,自然會站到臺上打擂臺,此事我等不必理會。我等只須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王樸亦出自京營,許定國離宣府太遠,至於楊國柱……嘿嘿……這次就辛苦李侍郎走一趟了!”
李紹翼前些日子剛升為兵部侍郎,這時見楊嗣昌拿此說事,慌忙站起身來,拱手道:“閣老說笑了。學生皆賴閣老提拔,哪能不盡心竭力做事?”
楊嗣昌心情不錯,笑道:“去吧去吧,朝廷沉淪太久,總得有一兩件事提振信心!”
且說禁衛軍甲裝鮮明、刀槍閃亮,以高昂計程車氣跨入宣府後,立即引起了轟動。最為關注禁衛軍的,當然是宣府的邊軍。
“一幫老爺兵而已,濟得何事?京營演練時,不也花架子搭得很好?不過,一打仗就抓瞎……”
“憑什麼這幫老爺兵能穿這麼好的甲,我們在邊關拼命,卻衣不蔽體?”
……
各種論調都有,五花八門,總體上就是嫉妒、瞧不起。後來,禁衛軍奉命接防了宣府的糧庫、府庫、軍械庫,一下子激起了邊軍的怒火。邊軍有了怒火,罵人、挑釁是常事,藉此來發洩內心的不滿,但是,他們的頭頭宣府總兵楊國柱連發洩憤怒的機會都沒有,他惶惶不可終日,就像等待秋決的死刑犯一般。
楊國柱後悔萬分,早知如此,當初就應該徹底投奔林純鴻,哪裡會面臨今天的困境?楊國柱想盡一切辦法自救,包括造反、逃跑等都想到了,但是,他哪有那份氣魄,每日幻想著朝廷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楊國柱的惶恐並未持續多久,僅僅兩日之後,李紹翼和王繼謨一起抵達軍中,手持聖旨,宣稱楊國柱貪墨,並拿出了諸多證據,將楊國柱鎖拿回京,下了詔獄。
鐵證如山,加上禁衛軍近在咫尺,控制了宣府的要害,楊國柱屬下雖然不平,但也只好預設了事實,沒有任何想掀起風浪的意思。
楊國柱被執後,李紹翼宣佈兵部命令,禁衛軍升格為禁衛軍團,原先禁衛軍編為軍團第一軍,孫應元則身兼兩職,兼領兵團統帥及第一軍指揮使,而楊國柱的九千多兵員則被編為軍團第二軍,由周遇吉擔任軍指揮使。
孫應元、周遇吉和陳奎一點喜色都沒有,滿臉的不情願。三人認為,禁衛軍擴充最為理想的道路就是,與韃子惡戰數場,鍛煉出軍官後,然後抽調軍官,重新招募士兵,組建第二軍。
現在,朝廷不顧一切將楊國柱舊部扔給禁衛軍團,這些舊部都是老兵油子,不僅有可能帶壞老禁衛軍的風氣,甚至還有可能作戰懈怠,拖累第一軍。
看著周遇吉和陳奎滿臉灰敗之色,孫應元勉強笑了笑,道:“這是喜事,兵多,總好過兵少,就看周將軍怎麼帶了!”
周遇吉苦著臉,道:“短時間內想讓這幫兵油子轉變,難如登天!末將倒有個想法,不如從宣府邊軍中抽調老實、勇敢的兵員,能抽多少是多少,寧缺毋濫,補充至禁衛軍中。然後再從禁衛軍中抽調相同數量的老兵和軍官,把第二軍的架子搭起來,至於邊軍中剩餘的將士,就當成預備隊,運運糧草和輜重總好過民夫,急切間,還可以上戰場。”
孫應元和陳奎大喜,皆讚道:“周將軍好算計!端得好計,就這麼辦!”
話雖這樣說,但實行起來非常麻煩。在軍隊中,任何編制調整、人員抽調,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孫應元並無權決定此事。因此,孫應元馬上上書兵部,請求批准。
楊嗣昌把持兵部多年,雖然現在不再兼任兵部尚書,但孫應元的方略還是擺在了楊嗣昌的面前。楊嗣昌大喜,同意了孫應元的方略。
事不宜遲,孫應元和周遇吉馬上從宣府邊軍中選出了一千五百多名堪用之士,又從禁衛軍中抽調了一千五百多名將士,以這部分將士為骨幹,將軍團第二軍的架子立了起來。
兵是好兵,將是良將,就連監軍也是難得的知兵之人,這樣的軍團,自一開始就充滿了朝氣、氣勢逼人,就等著在草原上證明自己。
章節目錄 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戰成名
楊國柱被執,宣大邊軍震懾,尤其是王樸和許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