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交給她的,名曰太虛子母鏡,乃是用做傳信的一種法器。這種法器又有子鏡母鏡之分,紀啟順使用的自然是子鏡,母鏡則是在餘元卜手中。照餘元卜所說,一般本門師徒間都都會持有太虛子母鏡,董妙卿於那位還未曾謀面的大師兄也都持有一面子鏡。
這子鏡與母鏡間又有特別的聯絡,可使子母鏡的持有者即便遠隔千里,亦能交談。而且母鏡的使用者,還能感應到子鏡持有者的大概狀態。當然了,要達到這個程度,也很是麻煩吃力的。所以一般不到危機、緊要關頭,沒有哪個師傅閒的沒事會去利用母鏡監視徒弟的。有這功夫做什麼不好,非得在這上浪費時間。
餘元卜只說本門中師徒持有此鏡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別的門派並不會製作此鏡。太虛子母鏡嘛,關鍵就在這太虛二字上!此鏡乃是本門一位先賢所制,因其妙用特別,便將煉製訣竅獻於門中,供門人方便。但是僅僅供給內門弟子罷了,且還得付出功績又或者靈石才能得到。也算是非內門不可見的秘術罷,有點類似於碧潭閣的引火木。
別的門派雖也有類似的傳信法器,但到底不如此鏡來的方便、精妙。但這也是應當的,太虛門人向來長於此道,就好比碧潭閣門人善於丹道、方丈善於劍道、天玄善於易術一般。在七大宗門中,又有哪個門派沒有自己的擅長之道呢?
紀啟順按照餘元卜一早的交代,以靈氣推動法器中樞後,便見子鏡銀亮的鏡面忽的一晃,旋即便映出了些朦朧的光影。雖能見到一抹人影,卻似霧裡看花般影影綽綽,看不清楚。但也並未多久,鏡面便漸漸平復清晰了。
從鏡面看到餘元卜並且與之談話,這對於紀啟順來說無疑是一件新奇的體驗。然而此刻她並無閒心體會這難得的經歷,那頭的餘元卜面色也有些嚴肅,自然是從徒兒的形容狼狽中明白了她此刻恐怕遭遇了什麼變故。
紀啟順也不在這種時候虛客氣,開口便將飛花客棧之事簡潔卻周全的告訴了餘元卜。
聽完經過後餘元卜面色愈加肅然,但是語調依舊平緩:“此事,我大約知道了,回頭自會告知師門長輩,你且小心看著他。一會兒自會有人來與你交接。雲水會那邊你毋需擔心,宗門自會與他們交涉。待此間事了,你還照舊按原本計劃就可。”之後便匆匆斷開子母鏡聯絡,約是要與宗門交代此事。
紀啟順見她雖面色嚴肅,但說話間不慌不忙,便覺得此事雖麻煩,但約摸不會有太大的麻煩,故而微微放了心。殊不知正是此事,對她往後的人生造成了莫大的影響,陰魂不散的糾纏了多年,甚至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當然,這得是等到很久很久以後了。
此刻她只是盤腿坐下來,一邊調息恢復體力、靈氣,一邊看著姚憲之為防他玩花招。
餘元卜遣來的人很快就到了,且巧的是兩位都是熟人。一位是與紀啟順有過幾面之緣的寧橋,另一位卻是紀啟順初去孤島是同行的引氣期弟子蕭瑜。寧橋自是沒什麼好說的,依舊穿了身寶藍的道袍。那蕭瑜卻大不同了,這七年間竟然從引氣期突破至神魂期了。
原本一般的引氣期弟子是不可能被打發去做“勘探礦藏”這種活計的。要不是人緣問題,就是修為問題。蕭瑜看起來性格並沒有什麼不妥,那麼自然是修為上的問題。照那時候紀啟順看來,他與吳崇禮二人大約是成就引氣多年突破不得,這才被排擠來做這樣雞肋的活計。
這麼多年突破不得,結果七年間忽然就突破到了神魂,也不知道是大器晚成,還是遇到了什麼機緣使然。不過這與紀啟順也沒甚干係,且蕭瑜勉強也算救過她一次,所以她自然不會多嘴多舌去瞎打探。
三人互相見了禮,也並不寒暄什麼,蕭瑜便帶著姚憲之先離開了。而寧橋則留了下來,紀啟順原還覺得奇怪,卻聽寧橋笑道:“師侄且再歇一會兒罷,宗門才聯絡了雲水會的人呢,要他們與我們一起去救那些女冠。也好叫他們看看清楚,免得往後還與我們糾糾纏纏的。”
紀啟順一聽自然也就明白了,於是客氣的告了罪,便坐下繼續調息。待她差不多恢復後,寧橋已不知去了哪兒。她收了身邊的守護陣,正準備四處走走時。忽覺似乎有人靠近,便凝神戒備起來。
果不其然,片刻後便有一道身影縮地成寸而來。來人乃是一名出竅期女冠,身上穿著件柳色的對襟窄袖褂子,下頭繫了條薄草色的細褶裙。髮髻上什麼也沒戴,看起來到很是乾淨利落。
她顯然也看到了紀啟順,但是卻沒有停下腳步,只是略略放緩了速度,一雙透亮澄明的眼睛看向紀啟順。紀啟順也將回望過去,兩個人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