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的對抗,各採所長,融為一體。
在提供技術支援的DEC工程師看來,這可能就是東方式思維的結果。
西方思考問題非此即彼,複雜架構和精簡指令吵了這麼久,大家都沒想過,是否可以將兩者的長處結合起來,走第三條路。
也只有中國人,才想到將兩者融為一體。
但DEC方面對這個思路並不看好,奧爾森在得知了西部計算機公司的設計思路後,對此大加嘲諷,認為這等於拋棄了兩者的優勢,屬於一種極其愚蠢的設計,必然不會被市場所接受。由此,他也放下了對西部計算機公司試圖插足個人計算機領域的擔心,放心大膽搞他那三款個人計算機研發,對郭逸銘他們不再關注。
郭逸銘對奧爾森、DEC方面的看法不為所動。
這種思路並不是他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後世發展的必然,他只是將這個過程提前了而已。
英特爾公司研發的X86架構處理器,是一種複雜指令處理器。它的效能其實並不是最好的,但能在後來大行其道,幾乎統一個人計算機市場,除了有抱上了IBM這根粗大腿的原因,其晶片整合的指令,基本滿足了市場各層級客戶需求,也有很大關係。
在這個時代,半導體已經開始爆炸式發展,但還沒達到量變產生質變的效果。
晶片整合度還有限,價格還很高。如果不用複雜指令的通用晶片,採用精簡指令晶片,運算交換資料時所需的大容量高速儲存器,也就是半導體儲存器,是絕大多數小型公司、普通個人所無法承受的。
也因如此,甚嘯塵上的精簡指令在八十年代,和英特爾等堅持複雜指令架構的計算機公司爭鋒一場後,最終還是被淘汰,不得不黯然退出廉價個人計算機市場,轉戰伺服器這個高階客戶群體。
英特爾公司雖然最終戰勝了對手,卻也不是傻子,他們之所以要對精簡指令處理器趕盡殺絕,無非還是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他們對於精簡指令的優點同樣看在眼裡,並組織了技術力量持續不懈地予以研究。
等到對手轟然倒下,他們便於兩千年初迅速出擊,試圖拋棄臃腫到無法負荷的X86架構,吸收了精簡指令計算機的優點,拿出了一款名為安騰的新型處理器,希望一舉統一個人計算機處理器市場。
可世事無常。
他們得意洋洋拿出來的安騰在技術上確實領先,可他們在拋棄X86體系的同時,也等於拋棄了原來的所有使用者!逼得這些使用者作出選擇:是繼續使用原來的X86計算機,還是跟著英特爾一條道走到黑,選用新的安騰處理器。
X86價值數千億的龐大市場對此給出了答案。
滾你的吧!
你英特爾不生產X86架構計算機了?
不做就不做吧,無所謂!
你不生產還有AMD,還有VIA,你不做有的是人來做!
全球的使用者使用X86架構計算機,已經用了十幾二十年。所有的硬體裝置、應用軟體全是為這種體系所設計,一旦選用新的安騰體系,原有軟體等於全部報廢。哪怕那些支援安騰處理器的廠商,在面對客戶群冷漠的反應,並開始轉而尋找其他X86處理器供應商的時候,他們也毅然拋棄了英特爾,迅速回到X86架構體系下來。
英特爾的計劃遭到市場迎頭痛擊,慘遭失敗,他們這才明白,從來都不是他們在領導潮流,而是潮流自己在選擇市場需要的產品。不一定要最先進,但必須能滿足最多客戶需求。
應該說,英特爾的反應是極快的。
他們只堅挺了一年多時間,在面對市場份額快速下滑的情況下,痛定思痛,重新回到X86架構。憑藉著英特爾強大的技術實力,迅速從趁隙而入的AMD手中再次搶回個人處理器老大的寶座。
但他們也沒有完全放棄精簡指令架構,而是換了一種方法,吸收其技術精髓,小心翼翼嘗試著與X86架構相結合。
從這個時候起,兩種架構開始漸漸融合。
郭逸銘無需要經過幾十年市場檢驗,在經歷遍體鱗傷後才明白這個道理。他沒有標新立異選用精簡指令架構,但也沒有完全採用束縛處理器效能隨半導體技術發展,飛速提升的複雜指令架構。他一步跨過英特爾用二十年時間,撞得頭破血流後才領悟的真諦,從一開始就嘗試將這兩種架構融合起來。
哪怕技術尚有諸多缺陷,但他對這條路的正確堅信不疑。
在成熟使用者市場尚未確立的初期,他卻有著後發者的先見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