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心裡已經有數了,她回來報告太后,“查過了,這六名宮女,陳保保女南兒,原是在何才人身邊服侍的,檔上記了是前年冬日承寵……”
算來算去,有兩個宮女乃是在魚呂之亂後新入宮的,去年文皇帝喪事後不久,因為太孫變成太子,宮中人事要升級,她們也就被納入了東宮服侍。到目前為止,尚寢局的花冊上絲毫沒有她們的名字。至於別的四個人,在花冊上都是有記錄的,多數就是這幾年間陸續曾偶爾伺候過太孫,給他留下了印象,現在反正要封,也就給與她們一個低微的名分這樣。
太后聽了,雖還有些微不滿,卻也並不發作——兩個人而已,還不算太多。她沉吟了一下,便道,“餘下四人,準了,這兩個人,給她們淑女的待遇,卻不封,見了餘下所有妃嬪,還是按宮女禮行事。”
孟姑姑有點不安,“會否太拂大哥面子了?”
太后沉沉地哼了一聲——雖說現在,她已可不那麼避諱丹藥的事了,但多年來的宮闈生活,卻使得她即使是對孟姑姑都難說實話。“他自己心裡知道是為什麼的!若是底下的人有過來打聽緣由的,你就說我的話:床笫之事,樂而有節。有些事是絕不能予以一點鼓勵的!”
這啞謎打得孟姑姑都是迷迷糊糊的——她也就是憂心母子關係,勸上這麼一句而已,太后反應這麼大,她卻是再不敢多說了。
原太子妃也好,原太子嬪也好,都還沒獲封,妾身未明,後宮的事,壓根不會多說一句,那是全憑太后做主——其實就是能說話也不會為了兩個宮女和太后拌嘴。皇帝又是把這件事交給太后去做了——也是慣例,太后的話,還有誰會反駁?這件事,也就這麼定了下來。
底層的宮嬪,也就是太后一句話的事而已,皇帝知道了都未多說什麼,高層的妃子們,卻要他和太后商量封號了,在閱看過秀女以後,他和母親商量著,給自己多添了四個小老婆,隨後便開始了一連串的冊封活動。
冊封太子妃為皇后,沒得說了,全天下都在等待著這順理成章的一天。冊封太子嬪為貴妃,這也沒什麼好說的,冊封太子才人何氏為惠妃,更沒什麼好說了,大臣們反正也管不著皇帝怎麼封賞自己的小老婆。
至於太子才人徐氏,雖無子,又非勳舊出身,但因事帝勤謹、溫柔賢淑——反正也還就只是因為有寵,又有功,亦得封賢妃。妃時在南京養病,帝令賞下金銀綵緞,又指一船,著令其進京受冊。
按說,大臣們的確是管不著皇帝怎麼封賞自己的小老婆,可奈何這個賢妃的賢字,實在是有點太刺眼了,徐循才剛上路呢,朝野間,由不得也要有些聲音出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起步就是賢妃
不許說我不親媽哈
我總覺得德妃和賢妃是很高階的兩個妃子,硬是要比順妃啊,寧妃什麼的高,不過其實在明代待遇上是沒啥區別的啦。
今天更新得早!
正文 96衝突
朝廷裡為了賢妃的稱號;正和皇帝打嘴仗呢。當事人徐循卻是一點也不知道——不管怎麼說;進京受封總是美事;這一回她又不必和任何人同行,再說;所有人現在也都知道她在皇帝心裡的地位了:又不是傻的,幾次單獨出行;都帶的是賢妃娘娘在身邊服侍,現在剛登基;就給賢妃娘娘封了個這麼好的封號……
按太祖定下的規矩,後宮諸妃也是沒有品級分別的;除了貴妃高出眾妃以外,餘下賢、淑、莊、敬、惠、順、康、寧;無非是為了表現閨房雍肅的稱號;按理來說,只要是表現美好品德的封號都是可以的,也不分什麼高下。但人心都是好比較的,賢怎麼說也佔了第一個,再加上又是傳統的四妃封號之一,賢妃比起惠妃來,感覺就值錢得多了。
再說,徐循的受寵一直以來也是很明擺著的,現在登船上京,船上所有人可不是小心服侍?一路天字碼頭停靠著,當地特產享用著,徐循就只管吃了睡睡了吃,愛賞景就賞景,愛看書就看書,比起還要伺候皇帝的雙人旅行,這一個人的旅行可不是要爽得多了?
從瓜洲往上,一直走到棗莊附近,徐循才隱約收到訊息,知道京裡為了她的事情在打嘴仗。她的心情當然受到一點影響,知道原委以後,連飯都有點吃不進去了。幾個嬤嬤聽說了,暗地裡也是著急,卻又不好說什麼的。
想要措辭安慰徐循呢,徐循卻比她們看得都清楚,“南京那件事,肯定要有個說法的,大哥心裡,指不定還憋著一把邪火呢。”
皇帝病重,這邊就有人敢逼宮太子了,還是在太子璽印在手,不斷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