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只怕她送著條陳過來時,心裡是什麼都沒多想呢,老孃娘不教她,誰教她呢?”
太后神色晦暗,顯然對靜慈仙師的話沒什麼好感,甚至都不願搭理,只是吃茶不語,靜慈仙師見狀,暗歎一聲,也就不敢再勸了:太后當久了,年歲又漸大,老孃娘如今的性子是越發執拗,再加上平時事情又不多,心眼難免就小了些,貴妃掌權,在她看來乃是自己出力,偏生她當家以後,對清寧宮的態度一如既往,也就是例行公事,並無特別卑弱友好,老孃娘心裡只怕是早有不滿。再加上元宵節當晚久候不至,臘月裡生髮出的那些新做法,這些事,老人家心裡不可能記得不清楚,只是有自己從旁規勸,又有坤寧宮那位在前,方才沒有爆發出來,今日的摺子,不知是觸到哪片逆鱗,新仇舊恨一起算,貴妃娘娘一轉眼之間,便是由紅翻黑了……
喬姑姑不比仙師,入宮年份不多,她跟隨太后多年,深知底細:內安樂堂雖然是仁孝皇后時就創立的制度,但把病倒的宮人送到該處去休養,不好不得出來,卻是仁孝皇后去世後,老孃娘建言設立的規矩。在當時只是因為宮人需要一個養病的處所,平常的下房太過逼仄,容易傳播疾病。不料這些年間,醫婆逐一凋零,漸漸的倒成了如今這樣子,老孃娘知不知道,喬姑姑不敢胡亂議論,反正其對內安樂堂平時也是不聞不問,按時撥給銀子罷了。以她來看,徐貴妃別的規矩倒罷了,以都人遇病無醫只能輾轉候死,要改內安樂堂,放宮人定時出宮,這一條,根本就是在打老孃孃的臉……
老孃娘可不會管徐貴妃知不知道前情,之前徐貴妃明知彩花是她所倡,卻還要削減,只怕已在她心底留下了一個疙瘩。這回在條陳裡又極言內安樂堂的慘狀,老孃娘看了,自然是刺心窩子,說內安樂堂不好,這不是揪扯她的臉面嗎?和彩花還不一樣,彩花畢竟只是略微奢靡,天家哪裡有支應不起的道理?只恐不能做天下表率而已。而內安樂堂的事情,一旦傳揚出去,那就是個殘暴不能憫下的名聲了……
雖然瞧著那定時放人出宮的文字,喬姑姑也覺得眼饞,但她的心已經是漸漸地涼了下去:貴妃娘娘這回,能否全身而退都不好說,這條陳,只怕是不可能推行下去了。
她沒有規勸太后:這時候多說一句,都會讓老孃娘生疑,以為她也想著出宮,方才為徐娘娘說話。橫豎有靜慈仙師在前,她自然會為徐娘娘盡心盡力的——沒了徐娘娘,她拿什麼來壓著坤寧宮裡的那位?
不能不說,這幾年來,仙師是完全拿住了老孃孃的性子,太后那厚重的怒火,被她輾輾轉轉,不露煙火氣息的三說兩說,竟也說得沉澱了下來,不再像剛才那樣,好似立刻就要去把徐貴妃鎖來問話的氣勢。她甚而也覺察了仙師在勸慰後的那幾分莫名,喝完了茶,便問道,“你不知道,內安樂堂的規矩是我立的?”
這話一出,喬姑姑暗道果然,仙師恍然大悟,忙又道,“此事,我是完全不知,相信貴妃也是毫無頭緒……老孃娘只怕是有所誤會了。”
“誤會不誤會,也不打緊了。”太后唇角一抽,似笑非笑。“你們年小不知道,宮裡有得是人知道,尚宮局那兩個尚宮,便是多年的老人了……”
她閉上眼沉吟了一會,哼了一聲,似乎是下定了決心,卻未再說此事,而是淡淡地道,“本來好好的,被她這麼一鬧,倒是乏了起來——我歇一會兒,你們自便吧。”
居然是直接就下了逐客令……
仙師卻沒有走,而是輕輕在炕上改了跪姿,“母后,此事真要追究,莫說是您,連我和孫娘娘又何嘗沒有過錯?總是因循守舊,的確少了幾分關心,也不知道內安樂堂居然到那個地步了。小循上此條前,未必想到了這點,否則,得不得罪母后不知道,得罪我和孫娘娘是眼見的事——就算她不在乎得罪孫娘娘,我和她相交莫逆,她總會顧忌幾分我的面子的……”
“你對她倒是仁至義盡了。”太后望著仙師,想要說什麼,卻又到底有幾分憐意,她哼了一聲,“都到這時候了,還想為她兜著?”
“我也是有私心的。”仙師大方自陳,她略略低眉,“阿黃時常和我說起徐姨姨對她的照顧。”
祭出阿黃,總算使得太后神情再緩,她揮了揮手,失笑道,“放心吧,難道我還會吃了她不成?你也太多顧慮了,我又怎會做這等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仙師得了太后這句話,終於鬆了口氣,給喬姑姑遞了個眼色,便起身行禮,“那您好好休息,奴告退了。”
喬姑姑還在斟酌著,是否該接力為徐娘娘說幾句好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