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1850年8月出生在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狄埃卜城附近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的祖輩都是貴族,但到他父親這一代時沒落了,父親做了交易所的經紀人。他的母親出身於書香門第,愛好文學,經常對文學作品發表議論,見解獨到。莫泊桑出生不久,他的父母由於經常鬧矛盾而分居了,他和母親住在海邊的一個別墅裡。幼年時的莫泊桑喜歡在蘋果園裡遊玩,在草原觀看打獵,喜歡和農民、漁夫、船伕、獵人在一起聊天、幹活,這些經歷使莫泊桑從小就熟悉了農村生活。從童年時代起,母親就培養他寫詩,到兒子成為著名作家時,她仍然是莫泊桑的文學顧問、批評者和助手,所以他的母親是他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師。另一位為莫泊桑走上文學道路打下基礎的是他13歲在盧昂中學學習時的文學教師路易·布耶。路易·布耶是一個著名的巴那派詩人,他經常指導莫泊桑進行多種體裁的文學創作。
1870年,莫泊桑中學畢業後到巴黎入大學學習法律。這一年普法戰爭爆發,他應徵入伍。在軍隊中,他親眼目睹了危難中的祖國和在血泊中*的兵士,心裡十分難過,他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下來,以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1871年,戰爭結束後,莫泊桑退役回到巴黎。
1878年,他在教育部工作之餘開始從事寫作。那時,他的舅舅的同窗好友,大文學家福樓拜成為莫泊桑文學上的導師,他們兩人結下了親如父子的師徒關係。福樓拜決心把自己創作的經驗傳授給莫泊桑。莫泊桑非常尊重嚴師的教誨,每篇習作都要送給福樓拜審閱。福樓拜一絲不苟地為他修改習作,對莫泊桑的不少作品表示讚賞,但勸他不要急於發表。因此,在70年代裡,莫泊桑的著述很多,但發表的卻很少,這是他文學創作的準備階段。他以《羊脂球》(1880)入選《梅塘晚會》短篇小說集,一躍登上法國文壇,其創作盛期是80年代。10年間,他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一生》(1883)、《俊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像死一般堅強》(18*)、《我們的心》(1*0)。
短篇的主題大致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是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如《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讚頌其正直、淳樸、寬厚的品格,如《歸來》;第三是描寫普法戰爭,反映法國人民愛國情緒,如《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說佈局結構的精巧。典型細節的選用、敘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文筆,都給後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莫泊桑的作品對後世產生了極大影響。屠格涅夫認為他是19世紀末法國文壇上“最的天才”。托爾斯泰認為他的小說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鮮明的愛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樣子而是照事物本來的樣子來看事物”,因而“就能揭發*事物,而且使得人們愛那值得愛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左拉說他的作品“無限地豐富多彩,無不精彩絕妙,令人歎為觀止”。恩格斯說:“應該向莫泊桑脫帽致敬。”
莫泊桑雖只活了43歲,卻留下了300多篇中短篇小說與6部長篇小說,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裡,是帶病之軀進行寫作的,這已經是可令人驚歎的了;何況,一兩個世紀以來,他的小說創作一直保持著不朽的藝術魅力。他在短篇小說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他贏得了“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名,他的長篇小說也擁有億萬讀者,並不斷被改編成電影,風靡全球。
惠特曼
沃爾特·惠特曼(1819~1*2),美國詩人。生於美國長島一個海濱小村莊。父親當時是個當地的農民。
惠特曼5歲那年全家遷移到布魯克林,父親在那兒做木工,承建房屋,惠特曼在那兒開始上小學。由於生活窮困,惠特曼只讀了5年小學。他當過信差,學過排字,後來當過鄉村教師和。這段生活經歷使他廣泛地接觸人民,接觸大自然,對後來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1841年以後,他又回到了紐約,開始當印刷工人,不久就改當記者,並開始寫作。幾年以後,他成了一家較有名望的報紙《鷲鷹報》的主筆,不斷撰寫反對奴隸制,反對僱主剝削的論文和短評。40年代未他加入了“自由土地黨”,反對美國的蓄奴制,主張土地改革。
1848年西歐各國爆發了革命,對惠特曼影響很大。他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謳歌歐洲革命,並寫了不少詩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其中包括《歐洲》、《法蘭西》、《近代的歲月》等等。1850年起他脫離新聞界,重*父親的舊業——當木匠和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