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配合楊士鵬的出征。
儘管楊士鵬跟楊金豹並非父子,可兩人卻是至親叔侄。此次兩人配合作戰,也是趙煦有意成全楊家,希望這個武勳世家,能真正圓了楊家滿門的願望。
做為名滿大宋的楊家將,楊家歷代的武將,都跟雁門關結下了不解之緣。無論是攻是勢,對楊家人而言,最大的心願就是收復雁門前外的四州之地。
以前楊家人也曾兵出雁門關。可大多都是失敗而回。最為慘烈的一次,便是太宗皇帝北伐大遼,最終讓有楊無敵之稱的楊令公。倒在了雁門關外未能魂歸故里。
雖然他的死,成就了楊家一門忠烈。可楊家的後代,最大的心願便是完成當年楊業未能完成的大業,將這插在大宋頭上的燕雲十六州給收回。
兵出雁門關,士氣旺盛的大宋軍隊。在楊士鵬並不急於求成的情況下,穩打穩紮與侄子的騎兵配合,最終收復了一座座。原本屬於大遼的邊關小城。
等到大軍抵達朔州城下,楊士鵬也清楚。這是一場硬仗。那些小城,之所以能夠那麼容易攻下來。很大原因是,大遼把小城的兵卒,都調到這裡來了。
望著眼前嚴陣以待的遼軍。楊士鵬也不急於攻城,安排大軍在城外開始紮營。同時命令楊金豹統領的騎兵,開始巡防四周,以提防遼軍騎兵的偷襲。
這一路下來,楊士鵬幾乎沒受到象樣的抵抗。就算楊金豹的騎兵,真正用力的地方並不多。遼國面對他們的到來,似乎更多采取的是守勢。
根據楊士鵬的瞭解,在他們兵臨朔州城下的時候,坐鎮中軍的趙煦。已然從河間府出發,直奔遼國的南京都城而去。另外一路大軍,則同樣出兵遼進軍遼國。
三路大軍距離彼此間。距離也就兩日路程。如果以騎兵的速度,三軍的間隔可能更近。這與章惇所執行,穩步打進,打一城收一城的戰略佈置也有關係。
此次章惇所執行的戰術,儘管消耗的時間長一些。可在章惇看來,就算出現什麼變數。三路大軍相互側應之下,也不會一下出現。不可扭轉的敗局。
其實在章惇看來,這樣的戰術,也能保證坐鎮中軍趙煦的安全。此戰不管勝負,保證趙煦的安全,也是第一位的。可他卻不知,這樣反倒約束了宋軍施展手腳。
正在巡視營盤的楊士鵬,看著已然成熟許多的侄子。望著遠處的朔州城,略帶考驗般道:“金豹,如果你是統兵將領,面對眼前的朔州城,你會如何進攻?”
站在他旁邊的楊金豹,想了想道:“遼軍的兵力配屬,似乎很到位。放棄州城之外的小縣城,死守眼前這座州城。想到攻下來,只怕唯有強攻。
根據王爺送來的情報,朔州城裡擁有的守軍接近三萬。其儲存的糧草,至少足夠供應他們一月之需。只是就目前的戰局而言,我們拖不了這麼久。不是嗎?”
楊士鵬聽到這話,點點頭道:“是啊!以我軍十萬之數,攻這座三萬遼兵防禦的城池。勝,應該不是問題。現在的問題是,攻下這座城,我軍需要多久,又會折損多少兵馬?
這只是我們要攻佔的第一座城,如果折損的兵馬太多,後面的幾座州城,我們又如何應對呢?看來遼軍採取堅守城池的戰術,還是很令人惱火的啊!”
對於叔叔的感嘆,楊金豹也點頭道:“不錯,原本這次出關,我還以為遼國會派騎兵,跟我們來一場騎兵對決。結果現在,他們的騎兵彷彿全躲進來了一樣。
眼前這座城池中,駐紮的守軍,大多都是附屬軍。這些部隊,跟大宋的城防軍一樣,同樣是善守不善攻。這一仗想速戰速決,恐非不易啊!”
就在叔侄倆討論攻城戰術時,營盤外跑來兩匹戰馬。看著對方那一身的黑衣,楊士鵬叔侄都知道,這兩個馬上的黑衣人,到底是什麼人。
其實對於此次參戰的宋軍而言,他們對於皇帝御駕親征,自然是感覺熱血沸騰。可對楊士鵬這些統兵將領而言,他們其實最希望的,還是那位王爺的出現。
此次出來之後,楊士鵬也真正感覺到,趙孝錫手下這些黑衣人的厲害。他們彷彿無處不在般,總能給大軍送來,最為及時的戰報,讓他們能早做準備。
等到兩名黑衣人出現在他們面前,兩人行了一個拱手禮便道:“楊將軍,王爺加急密信!”
楊士鵬一聽是加急,還是趙孝錫特意送來的密信。很快招待兩人走進帥帳之中,當著自家侄子的面,拆開了這封漆了火漆的信件。
等到楊士鵬很快看完上面的書信,臉色立馬陰沉下來道:“本將就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