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學的,如今再爭論這些沒有意義,不如塌下心來把三體式練好。
兩腳併攏站立雙手從身體兩側緩緩升起,手心朝上,肘部要略微彎曲不要伸得很直,“伸直力僵”初學的諸君老是不能把握手掌和肘部的配合,這個沒有辦法,多練自悟其妙也。兩手掌伸到頭頂上方然後緩緩的落下至小腹,身形隨之自然下蹲到你平時打拳的高度。
從站立的無極式到猿蹲之像,這裡邊有個呼吸的變化,手起氣也起,在兩個手掌上舉的時候,你要微微的吸氣,手掌到了最高點的時候,隨著手掌的翻動變成呼氣,小腹隨著呼吸自然的起伏,久練自然就能找到呼吸和丹田相應的感覺。這個只有練而沒有秘法,否則就是我解釋800句也沒用。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練形意拳要身體力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要你練,功夫慢練入道,再加上你細細的體會,你就會找到我說的感覺。
這個蹲身也是很有講究,在這個蹲身之中,我只強調最重要的一點,膝蓋不能超過腳尖。這個蹲身要向下要向後,像身後有一把凳子一樣,緩緩的“坐”下去。注意我的用詞,是坐下去而不是蹲下去。
在這個猿蹲身之中,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要求,比如眼睛平視啦,身體不左歪右斜之類的啦,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就是這個蹲身要向後,要保證脊椎的豎直,脊椎的位置對了,再去找其他部位,這個蹲身一定要向後坐下去。
“提肛斂臀”這樣可以充分的調整脊椎的位置,從頭頂的百會,到脊椎的末節形成一條看不見的直線,在這條直線中有一個最虛弱的部分,那就是脖頸,人的肩膀和腦袋是靠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