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在貝加爾湖牧羊達十九年之久。十九年後當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單于已去逝了,漢朝的老皇帝劉徹也死了,老皇帝的兒子繼任皇位。這時候,新單于執行與漢朝和好的政策,蘇武才得以回到自己的國家。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鬍鬚、頭髮全白了。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鬍須、白頭髮的蘇武手裡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兩千多年過去了,蘇武崇高的氣節已經成為中國倫理人格的榜樣。
………【第二十二節 史家之絕唱】………
司馬遷是西漢武帝時的人,受父親影響,他少年時就閱讀古人的書籍。20歲時,他到各處去遊歷,蒐集了很多古代名人的資料。後來,他被任命為郎中,可以常隨皇帝出遊。父親死後不久,司馬遷接替他的職務做了太史令,有機會翻閱了很多圖書,做了大量筆記。公元前104年,他正式開始寫作《史記》。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司馬遷卻因為替抗擊匈奴的大將李陵投降匈奴辯護,被漢武帝認為是有意貶低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的哥哥)因而被判腐刑。司馬遷認為受腐刑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因此想到了自殺,但是他又想:從前周文王被關在羑里,寫了一部《周易》;孔子周遊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後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寫了《國語》;孫臏被剜掉膝蓋骨,寫了《兵法》。還有《詩經》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憂憤的情況下寫的。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裡有鬱悶,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時候,才寫出來的。我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時候把這部史書寫好呢?
於是司馬遷忍受痛苦,發憤編寫,把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為止的這段時期的歷史,編寫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的巨大著作《史記》,內容涉及到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
《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他和他的著作《史記》在我國的史學史、文學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魯迅先生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第二十三節 昭君出塞】………
漢朝建立以來,漢匈戰爭時斷時續,給人民帶來沉重的兵亂災難。那時候,漢族統治者與少數民族首領之間,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通婚,被稱為“和親”。到漢宣帝時,匈奴的勢力衰落了,和親政策中止。此時,匈奴內部出現了兩個單于(匈奴君主的稱號)對抗的局面。其中呼韓邪單于想借助漢朝的支援,統一整個匈奴,於是決心歸依漢朝。
呼韓邪單于兩次到長安見漢朝皇帝,受到隆重的歡迎。公元前36年,漢朝派兵攻打了另一個單于,呼韓邪統一匈奴。公元前33年,他第三次到長安,向當時的漢元帝提出,願意當漢家的女婿,恢復和親。元帝立即答應,並在宮女中進行選拔一個才貌雙全的宮女,作為自己的公主,嫁給呼韓邪單于。
一個叫王昭君的宮女主動提出要去和親。王昭君又美麗又聰明,呼韓邪單于得到這樣一個年輕美貌的妻子,高興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說的了。立刻封她為“寧胡閼氏”,意思是將與漢朝建立和平友好的關係。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出塞以後,生活在匈奴遊牧地區幾十年。她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歡她,尊敬她。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在王昭君的影響下,她的子女及周圍的人,都努力維護匈奴與漢的友好關係,使北方邊境出現了少有的安定景象。
………【第二十四節 王莽改制】………
漢元帝死後,漢成帝繼位,漢成帝是個荒淫的皇帝,繼位以後,朝廷的大權逐漸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親屬叫外戚)手裡。
成帝的母親、皇太后王政君的兄弟王鳳還被封為大司馬、大將軍。王鳳掌了大權,他的幾個兄弟、侄兒都十分驕橫奢侈。只有一個侄兒王莽,像平常的讀書人一樣,做事謹慎小心,生活也比較節儉。王鳳死後,王莽做了大司馬。王莽很注意招攬人才。
漢成帝死了後,不出十年,換了兩個皇帝——哀帝和平帝。漢平帝即位的時候,年紀才九歲,國家大事都由大司馬王莽作主。
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稱皇帝,改國號叫新,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