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長安。從漢高祖稱帝開始的、統治了二百年的西漢王朝,到這時候就結束了。
王莽做了皇帝,下令變法。第一,把全國土地改為“王田”,不準買賣;第二,把奴婢稱為“私屬”,不準買賣;第三,評定物價,改革幣制。
然而,土地改制和奴婢私屬,在貴族、豪強的反對下,一開始就沒法實行;評定物價的權掌握在貴族官僚手裡,他們正好利用職權投機倒把、貪汙勒索。幣制改了好幾次,錢越改越小,價越作越大,無形之中又颳了老百姓的一筆錢。
由於這種復古改制沒有給人民帶來好處,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因此不但受到農民反對,許多中小地主都不支援他了。三年以後,王莽不得不下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買賣了。
為了緩和國內的矛盾,王莽又想借對外戰爭,這一來卻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對。再加上王莽徵用民伕,加重捐稅,縱容殘酷的官吏,對老百姓加重刑罰。殘酷的壓榨,加上一連串的天災,逼得農民走投無路,紛紛起來反抗。
………【第二十五節 綠林赤眉起義】………
在王莽統治的新朝末年,南方荊州鬧饑荒,天災**,民不聊生,百姓只能靠挖野菜度日。
公元17年,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人王匡、王鳳率領饑民攻佔地主的宅院,奪取糧食,發動了起義。王匡他們佔領了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作為根據地,攻佔附近的鄉村。不到幾個月工夫,這支起義軍發展到七八千人。西漢皇族劉玄、劉秀也加入了這支起義軍。由於起義軍以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為根據地,因此被稱為“綠林軍”。王莽派了兩萬官兵去圍剿綠林軍,被綠林軍打得大敗而逃。投奔綠林山的窮人越來越多,起義軍增加到五萬多。
公元18年,琅琊(今山東諸城)人樊崇在今山東莒縣率領100多名饑民起義,起義隊伍很快就發展到幾萬人,轉戰在山東、河南一帶。為了與官軍相識別,他們把自己的眉毛塗成紅色,因此被稱為“赤眉軍”。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師王匡(和綠林軍中的王匡是兩個人)和將軍廉丹率領十萬大軍去*樊崇起義軍。王莽的軍隊和赤眉軍打了一仗。結果,官兵打了敗仗,逃散了一大半。
其後,王莽徵發各地精兵42萬,號稱百萬,南下*綠林軍,把綠林軍據守的昆陽城團團包圍。在危急時刻,劉秀突圍出城,調來援軍,裡應外合,大敗王莽軍。
綠林、赤眉兩支起義大軍分別在南方和東方打敗王莽軍,大大鼓舞了士氣,人們紛紛前來投奔。
………【第二十六節 昆陽大戰】………
王莽聽到起義軍立劉玄為皇帝,國號“更始”,已經坐立不安,更始帝劉玄即位後,派王鳳、王常、劉秀進攻昆陽(今河南葉縣)。他們很快地打下昆陽,接著又打下了臨近的郾城(今河南郾城縣)和定陵(今河南郾城縣西北)。王莽更是著急,立即派大將王尋、王邑率領兵馬四十三萬人,從洛陽出發,直奔昆陽。
駐守在昆陽的漢軍只有*千人。有的將領在昆陽城上望見王莽的軍隊人馬眾多,主張放棄。劉秀對大家說:“現有我們兵馬和糧草都缺少,全靠大家同心協力打擊敵人;如果大家散夥,昆陽一失守,漢軍各部也馬上被消滅,那就什麼都完了。”大家覺得劉秀說得有道理,就決定由王鳳、王常留守昆陽,派劉秀帶一支人馬突圍出去,到定陵和郾城去調救兵。
昆陽城雖然不大,但是挺堅固,昆陽城裡的漢軍,防守得也很嚴密,城始終沒被王莽軍攻破。
劉秀帶著十二個勇士,趁黑夜衝殺出昆陽城南門,到了定陵,對漢軍將領們說:“現在咱們到昆陽去,把所有的人馬集中起來。打敗了敵人,就可以成大事,立大功。”將領們於是帶著所有人馬跟著劉秀上昆陽來。
昆陽城裡的漢軍王鳳、王常,一見外面的援軍來了,立刻開啟城門衝了出去,兩下夾攻,喊殺的聲音震天動地。王莽軍全都慌了神,亂奔亂逃,自相踐踏。當王莽軍大將王邑逃回洛陽的時候,四十三萬大軍只剩下幾千人。
昆陽大戰消滅了王莽的主力的訊息,鼓舞了各地人民,紛紛起來響應漢軍。不久,漢軍攻進長安城,殺了王莽,維持了十五年的新朝,土崩瓦解了。
………【第二十七節 劉秀重建漢王朝】………
昆陽大戰以後,劉縯和劉秀影響越來越大。更始帝怕他們奪取領導權把劉縯殺了。
劉秀一聽到他哥哥被殺,自己知道力量敵不過更始帝,火速趕到宛城(今河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