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1 / 4)

一天,王羲之路過道士家,只見門前清清的池水上,遊著一群白鵝,張開了翅膀,拍打著水花,高昂著頭,大聲叫著,朝前游去。王羲之被這景像迷住了,久久不願離去。他要求道士把這群鵝賣給他。首士笑著說:“既然您這樣喜愛,我就把這群鵝全部送給您。但是有一個要求,想請您替我抄寫一部《道德經》。”

王羲之二話沒說,當場替道士抄寫了這本經。道士非常高興,立即把這群鵝裝進籠子送給王羲之表示感謝。這就是王羲之寫字換鵝的故事。

………【第二十五節 淝水之戰】………

西晉末年政治**,社會大亂,中國歷史*了分裂割據的南北朝時期。在南方,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東晉,公元4世紀下半期,前秦皇帝苻堅統一了北方黃河流域。符堅因此躊躇滿志,欲圖以“疾風之掃秋葉”之勢,一舉蕩平偏安江南的東晉,統一南北。

公元383年5月,苻堅徵集了80多萬人的軍隊開始進攻東晉。東晉王朝在強敵壓境,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以丞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決意奮起抵禦。當時,晉軍將領是謝石、謝玄和劉牢之,總數只有8萬人。

10月,前秦軍隊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苻堅派被俘的東晉將軍朱序到晉軍中去勸降。朱序到了晉營,趁機告訴謝石,前秦軍隊到達前線的只有25萬軍士,建議先發起進攻。謝石、謝玄經過一番商議,就派北府兵的名將劉牢之率領精兵五千人,先對洛澗的秦軍發起突然襲擊。守在洛澗的秦軍,不是北府兵的對手,勉強抵擋一陣,潰不成軍。

洛澗大捷,大大鼓舞了晉軍計程車氣。謝石、謝玄一面命令劉牢之繼續援救硤石,一面親自指揮大軍,乘勝前進,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壽縣南)東岸,把人馬駐紮在八公山邊,和駐紮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

一天,謝玄以隔水不方便打仗為理由,請秦軍後退。苻堅想乘晉軍渡河時用騎兵猛衝,消滅晉軍,於是命令秦軍後退。謝石、謝玄得到苻堅答應後撤的迴音,迅速整好人馬,準備渡河進攻。約定渡河的時刻到來了,苻堅一聲令下,苻融就指揮秦軍後撤。他們本來想撤出一個陣地就回過頭來總攻。沒料到許多秦兵一半由於厭惡戰爭,一半由於害怕晉軍,一聽到後撤的命令,撒腿就跑,再也不想停下來了。

謝玄率領八千多騎兵,趁勢飛快渡過淝水,向秦軍猛攻。此時,朱序又乘機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前秦軍隊頓時大亂。晉軍趁機渡過了淝水,秦兵拼命逃跑,苻堅被箭射傷,只帶了十多萬人逃回長安。

這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淝水之戰後,前秦瓦解,北方又重新分裂。

………【第二十六節 陶侃留名】………

祖逖死後,東晉王朝接連發生幾次內亂。晉元帝眼看王氏勢力越來越大,想抵制,這時,王敦起兵攻進建康,殺了一批反對他的大臣。元帝的兒子晉明帝即位後,王敦又一次攻打建康失敗。陶侃原是王敦的部下,王敦失敗以後,東晉王朝把陶侃提升為徵西大將軍兼荊州刺史。晉成帝時,又一位鎮將蘇峻起兵,正在東晉大臣束手無策的時侯,荊州刺史陶侃出兵,花了兩年時間,才平定了蘇峻的叛亂。

陶侃官雖然做得很大,可行事還是十分小心謹慎。

有一次,陶公處出巡視,看見一個貴公子手上拿著一把未成熟的稻穗,便責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做?”那人漫不經心地回答:“我在路上行走時,看到稻子長得不錯,便隨手扯來玩玩……。”不等他說完。陶公便*然大怒,嚴厲呵斥道:“你自己不知種田苦,反而糟*天物,這稻子是農夫辛勤勞動種出來的,人家還靠它給全家老小養命呢!”從那以後,再也沒人敢糟踏莊稼了。

他部下有些官吏,喜歡吃酒賭博,往往因此耽誤了公事。陶侃知道了非常生氣。他吩咐人把酒器和賭具都收起來,一古腦兒扔到江裡去;還把那些官吏鞭打了一頓。打這以後,大家都嚇得不敢再賭博喝酒了。

如此之事,還有很多,陶侃前前後後帶兵四十一年,由於他執法嚴明,辦事認真,誰都佩服他。據說,在他管轄的地方,社會秩序安定,真做到了“路不拾遺”,老百姓都擁護他。

………【第二十七節 高允實話實說】………

公元386年,鮮卑貴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就是魏道武帝,魏道武帝建立北魏王朝以後,任用了一批漢族士人當他的謀士。由於崔浩在北魏統一北方的戰爭中,立了很大功勞,受到北魏三代皇帝的信任。到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