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2 / 4)

太武帝即位以後,他擔任司徒,掌握了朝政大權。

皇帝讓崔浩負責編國史,本來皇帝編國史的目的,只是留給皇室後代看的。但是崔浩手下有兩個文人卻勸崔浩把國史刻在石碑上,說是讓百官看了,也可以提高崔浩的聲望。崔浩自以為功大官高,於是把國史刻在石碑上,當時,北魏的上代文化還十分落後,有些事情在當時看來,是不體面的。北魏的鮮卑貴族認為崔浩此舉丟了皇族的面子,就向魏太武帝告發,說崔浩一批人寫國史,是成心揭朝廷的醜事。

魏太武帝本來已經嫌崔浩太自作主張,一聽這件事,就發了火,命令把寫國史的人統統抓起來查辦。參加編寫的著作郎高允是太子的老師。太子得到這個訊息,著急得不得了,把高允找到東宮,跟他說:“明天我陪你朝見皇上,如果皇上問你國史的事情,你只能照我的意思答話,別的什麼也別說。”

高允說:“崔浩做這件事私心重,是有錯誤的,但是,編寫歷史,記載帝王活動,朝政得失,這並沒有錯。再說,國史是我和崔浩一起編寫的,出了事,怎能全推給他呢。殿下一我救心,我是十分感激的。但是要我為了活命說違背良心的話,我是不幹的。”

第二天,太武帝召高允進去,問他說:“國史都是崔浩寫的嗎?”

高允老老實實地回答說:“不,崔浩管的事多,只抓個綱要。具體內容,都是我和別的著作郎寫的。”

沒想到,魏太武帝看到高允這樣忠厚直率,心裡也有點感動,對太子說:“高允死到臨頭,還不說假話,這確是難能可貴的。我赦免他的罪就是了。”

高允因為說實話救了自己性命,並且沒有株連太多的人。

………【第二十八節 大發明家祖沖之】………

公元453年,宋孝武帝即位後,宋王朝很快就衰落了。傑出的科學家祖沖之卻出在這個時期。

祖沖之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人家都稱讚他是個博學的青年。他特別愛好研究數學,也喜歡研究天文曆法,經常觀測太陽和星球執行的情況,並且做了詳細記錄。

聽到他的名氣,宋孝武帝派他到一個專門研究學術的官署“華林學省”工作。雖然他對做官並沒有興趣,但是在那裡,卻可以更加專心研究數學、天文了。

宋朝的時候,我國曆法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祖沖之認為還不夠精確。他根據他長期觀察的結果,創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叫做“大明曆”。這種曆法測定的每一回歸年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測定月亮環行一週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見它的精確程度了。

然而,宋孝武帝不肯頒佈新曆。直到祖沖之死了十年之後,他創制的大明曆才得到推行。

祖沖之更大的成就是在數學方面。他曾經對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作了註釋,又編寫一本《綴術》。他的最傑出貢獻是求得相當精確的圓周率。經過長期的艱苦研究,他計算出圓周率在3。到3。之間,成為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七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

祖沖之還造過一種指南車,隨便車子怎樣轉彎,車上的銅人總是指著南方;他又造過“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試航過,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還利用水力轉動石磨,舂米碾穀子,叫做“水碓磨”。

祖沖之的為人民做出了貢獻,還推動了科學的發展,他不但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在世界科學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第二十九節 範縝與《神滅論》】………

範縝生活的南北朝時代,佛教盛行。從皇帝到大臣,都提倡佛教。認為人死了以後,靈魂是不會死的。還說一個人的富貴或者貧*,都是前世的因果報應,窮人受苦受罪,都是命裡註定,沒法抗拒的。

範縝膽大,不信神,於是起來反對這一說法,認為這是一種迷信思想,要大家別信那一套。南齊的宰相蕭子良是一個篤信佛教的人。他聽到範縝竟敢跟他唱對臺戲,反對佛教,十分惱火,叫範雲把範縝找到他家來。

蕭子良問範縝說:“你不相信因果報應,那麼,你倒說說,為什麼有的人生下來富貴,有的人生下來就貧*呢?”

範縝不慌不忙地說:“這沒有什麼奇怪。打個比方,人生好比樹上的花瓣。花經風一吹,花瓣隨風飄落。有的掠過窗簾,落在座席上面;有的吹到籬笆外,落在茅坑裡。落在座席上就像您;落在茅坑裡的,就像我。富貴、貧*,就是這麼一回事,哪裡有什麼因果報應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